對這樣的整理,中國社會總體上是有需求的。對這種整理本身會帶來負面效應的擔心,顯然也非杞人憂天。這次“限娛令”重在“限”,而非“禁”,這樣的政策強度,是全社會對一些娛樂節目不滿,同時又擔心限制會傷及產業發展矛盾心情的寫照。
“限娛令”人為設置了娛樂節目的播出時段、時長和同一時間全國上星台播出娛樂節目的總數量。今天很難說這些規定是或者不是相對恰當的。這要看全國各上星台接下來的表現,也需要管理者與電視台之間更富有實效的互動。
“限娛令”的結果不應是娛樂節目的簡單減少,而應當是它們質量在競爭中的全面提升,以及中國娛樂業更有內涵的繁榮。說實話,中國娛樂業目前很低端,是“中國製造”中最讓我們自己臉紅的一環。對這樣的現實進行管理,管理本身的不準確性肯定存在。
歷史的總體經驗是,文化的活力更多是“放”出來的,而非“管”出來的。這對“限娛令”形成歷史檢驗的壓力。但電視台不是檢驗者,它們只能是“限娛令”逼出來的更強者和被“淘汰者”。(時間:10月30日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