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房價下跌百姓遭殃”是謬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4 17:17:58  


漫畫:房奴
  隨著緊縮政策的步步緊逼,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拐點”初現。而在房地產市場緊縮政策頻出的同時,各種各樣迷惑性很強的言論也層出不窮。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房價下跌,會讓老百姓遭殃”。與此相類似的觀點是,“房價上漲,能夠使老百姓受益。”

  將房價漲跌與普通百姓掛鈎,確實是一種很巧妙的宣傳輿論手段。表面上來,房價下跌,會讓房產擁有者資產縮水,會讓剛剛買房的消費者蒙受損失,這也正是這一段時間各地頻發“房鬧”事件的一個緣由。因此,房價只有不斷上漲,這樣老百姓的資產就會增多,購房者就會受益。

  也有人舉出相關數據對此進行辯護。比如有學者做過一個粗略的估算,1985年,我國城鎮住房的總價值大約為4000億元,2007年則漲到60萬億元。另一項比較權威的研究表明,在目前我國的城鄉居民資產中,房地產的價值占比都比較高,其中在城市居民的全部財產中,房產占的比重高達60%以上,農村居民也占40%多。既然房產是城鄉居民所有財產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房價下跌,自然居民的總資產就會縮水;相反,如果房價持續上漲,那麼居民的財產總值就會不斷膨脹。

  不能不說,這種說法極具迷惑性。然而,我們可以從邏輯和理論的角度來層層剝離這種說法的荒謬性所在。

  首先,混淆了自住房和商品房的概念。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說,擁有的房產只有很簡單的功能,那就是自住。這種自住的房產,嚴格來說並不是可以用來交易的商品房,這有點類似於政治經濟學裡所說的產品與商品的區別。產品只是用來自我消費,不是也不能用來交易。這樣的產品只有使用價值,並無交換價值。試想,對於只有滿足基本需求的自住房的老百姓而言,房價的漲跌對他們又有何幹?即使需要交易(比如換房),變成商品房,如果趕上房價下跌,固然賣價會低,但同時買房的時候亦需付出更少的成本;同理,房價上漲,現有房價值提升,但購房也得付出更高的價格。因此,房價漲跌對於擁有自住房的普通百姓來講,並無多大意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