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政府與開發商學者總能摸到G點浪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4 17:29:41  


 
  其三,多數城市庫存創新高。截至10月,全國執行限購政策相對最嚴格的10個城市中,庫存積壓達到了6044.46萬平米,環比9月初上漲了6%,庫存積壓增加了28640套。同時,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滬深股市140多家上市房企存貨總量超過1.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了42%。其中,庫存同比增長的公司多達112家,占比77.78%,庫存環比增長的也有109家,占比75.69%;

  其四,開發商的資金鏈緊張。據業內權威人士估算,2010年下半年以來,國內房地產企業通過信托、私募、民間借貸、海外發債等方式籌集的高息借款超過1萬億元,其中多數高息借款的期限在1-2年。保守估計,今年底即將到期的高息借款可能超過千億元。等等。

  數字儘管樂觀,但實事求是而言,數字只是說明趨勢,各大城市的房價實質性的降價其實還沒有形成共識,說房價已經全面下降也是自欺欺人,說房價大跌更是無稽之談。但是,就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士卻不合時宜的出來對房價的大跌表示擔憂。比如,李稻葵先生就站出來說:“房價上漲不可能,那樣是政府扇自己耳光,但房價大跌也不可能,因為如果房價在北京、上海、廣州出現10%下降的話,一定會帶來比房價上漲30%還大的社會問題,剛買房的年輕人一定會抱怨。”

  李稻葵的話有一定代表性,引發了“模仿”效應。然而,仔細推敲上面這段話,和嚴肅的經濟學基本沒有任何關係,“漲不可能,但跌會帶來社會問題”,這種老大媽都知道都耳熟能詳的東西還用李稻葵先生研究。但是,奇怪的是,在中國公共政策領域,就是這些和廢話差不多的東西,卻常常能夠引起驚濤駭浪,被利益集團所用,逆轉政策的走勢。房地產調控的歷史告訴我們,越是在房價調控的關鍵時期,越是各種奇談怪論最多的時候,也越是政策最可能被逆轉的時期。

  不誇張地說,本次房地產調控,是政府為自己的調控政策的聲譽保衛戰,也是扭轉中國經濟被房地產綁架,產業空心化,實業萎縮的經濟保衛戰,這場戰役,只能贏,不能輸,也輸不起。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動搖,中國經濟和中國社會都會因為調控的失敗而進入失控狀態,那個時候,就真的如李稻葵先生所言:會引發嚴重的問題的。(時間:11月17日 來源:北青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