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在穆巴拉克後期受到來自東亞的嚴重衝擊。棉紡織品曾是埃及的拳頭產品,但2000年以後,埃及人自己的衣服都從中國進口。手工生產的金字塔等紀念品甚至也部分轉移到中國。
受革命和國際金融與經濟危機的影響,占GDP10%的支柱產業旅遊業在今年受到重創。往年在埃及博物館和金字塔門口排隊的場面不複存在。騎駱駝的導游為了10塊錢會纏著遊客走半個小時。開羅最有特色的珠寶市場哈利利市場的老板告訴記者,今年的收入不到往年的1/10。
不過,官方的數據則看上去保守許多。據埃及媒體的報道,官方預測旅遊業的損失是1/6。
無論是上埃及還是下埃及,大批的年輕人在街上閑逛。十幾歲的就在街頭擦車,為了搶5塊錢的生意打得頭破血流,大一點的則擺個攤位,賣1美元的紀念品,要麼躲在水煙館裡抽水煙,到廣場去抗議,或爬到大橋欄杆上比誰的膽子大,大橋距離尼羅河的水面有大約20米。
埃及經濟在阿拉伯世界的風光不再,是穆巴拉克被埃及人拋棄的又一個重要原因。然而,要解決穆巴拉克留下的這一糟糕遺產並不容易。很顯然,對於未來的議會和總統來說,經濟與就業將是重中之重。只有經濟復甦才能真正讓舉牌子抗議的年輕人服氣。否則,很難說,他們不會再次回到廣場上。
無法擺脫的歷史夢魘
在開羅解放廣場旁,商販兜售各種阿拉伯政治人物的畫片,有納賽爾、薩達特、利比亞民族運動之父侯賽因,也有薩達姆和本•拉登等等,也有人在兜售巴勒斯坦的國旗。雖然這些人物彼此的價值觀、行為準則甚至大相徑庭,但他們都被視為阿拉伯世界對國際秩序的挑戰者,被當作阿拉伯人的英雄。如果卡扎菲不是被利比亞人自己推翻掉,他的照片也會貼上去。
埃及是東方國家中最早向西方學習致力於現代化的國家之一。由於幸運地站在總是勝利的大英帝國的一方,在二戰結束後,埃及已經成為中東地區乃至所有後發國家中最有實力的國家之一。其人口相當於阿拉伯世界的1/3,擁有阿拉伯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最好的現代高等教育學府和最發達的都市文化。同時,現代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和穆斯林兄弟會亦發源於埃及。
基於此,納賽爾在1950年代才有足夠的底氣推動阿拉伯民族主義,挑戰大國劃定的中東秩序,並在阿拉伯世界贏得“領袖”的尊榮。但是,1967年,以色列軍隊創造的6日神話,不啻於在納賽爾的胸口狠狠地捅了一刀,納賽爾主義的光芒也暗淡了不少。
時至今日,納賽爾主義依然在埃及不乏支持者。他們懷念輝煌的1950年代,懷念那個從英法列強手中收回蘇伊士運河的英雄,期待所有阿拉伯國家團結起來,建立像歐盟一樣的超國家機制。
納賽爾主義和穆斯林兄弟會的主張,相當於挑戰秩序的兩個方案,一個代表世俗化,一個代表回歸傳統。至今兩者的主張依然是社會主流。而巴拉迪和他的支持者所向往的自由主義秩序是冷戰後的新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