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機構熱衷投機成A股毒瘤 中小股民變“提款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1 14:03:37  


 
  韓志國表示,在中國股市現在這個不太可能產生英雄的時代,不太可能產生價值投資的樣板,機構的投機是必然選擇甚至是唯一選擇。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長期以來,A股制度不夠完善,沒有嚴格的淘汰機制,為機構投資者進行投機提供了溫床。而另一方面,A股市場長期以來就存在濃重的投機氛圍,在這種大環境下,機構投資者傾向於“順勢而為”參與市場投機。

  除了上述因素外,專家普遍認為,A股機構投資者構成缺陷也是導致其偏好投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宮玉鬆表示,在國際公認的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共同基金這三大機構投資者中,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因其運營資金的長期性和穩定性被看作長期投資者,而共同基金運營資金的流動性質和必須定期給投資者回報的特點,決定了其本質上屬於短期投資者。共同基金天然的助漲助跌特征,決定了其規模過大不利於市場穩定。國外養老基金通常占整個資本市場資金的25%至45%。各類機構投資者實力相對均衡,長期投資者與短期投資者相互制衡,有利於證券市場相對穩定。

  相比之下,在中國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的構成當中,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所占的比例很小,很難對共同基金產生制約作用。因而,在市場的博弈當中,並沒有形成機構投資者之間相互博弈的情形,普通的散戶投資者卻成為了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公募基金的博弈對象。

危害 機構瘋狂投機已成毒瘤

  “投資行為短期化,熱衷投機、熱衷題材概念的炒作已經成為了嚴重阻礙中國公募基金業健康發展的一顆毒瘤。”一位基金評價業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他認為,公募基金本應當是價值投資的堅守者,但在當前市場大環境、短期排名壓力等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卻成為了市場投機的主力。

  韓志國認為,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公募基金熱衷於投機行為,同在目前制度下基金的份額持有人沒有對基金的制衡能力,基金從業人員過於年輕化有關。

  WIND數據顯示,2011年,公募基金全行業巨虧5004億元,創下了中國公募基金歷史上第二大年度虧損額,但即便如此,64家基金管理公司當年依然收取了288.64億元的管理費用。

  實際上,來自長城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01年至2011年的11年中,公募基金共計6年盈利5年虧損,整體創造了1797億元的利潤。相比之下,基金公司11年則共計收取了1643億元的管理費用,托管銀行則收取了289.83億元的托管費用,同時基金公司還向券商支付了284億元的交易傭金。11年來,基金投資者利潤總額與基金管理費用基本相當,基金投資者利潤與其他參與方收益比則為1:1.23。

  也就是說,11年來,作為A股機構投資者的主力,公募基金給基金公司、托管行和券商的收益已經超過了基民自身。分析人士認為,正是基金公司目前“旱澇保收”的管理費用收取模式,促使基金這樣的機構投資者敢於冒險,參與題材概念炒作,並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