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247萬元平均資產”:要共同不要平均富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7 15:26:57  


  近日,西南財經大學發布《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遭到網友質疑。報告負責人回應稱,抽樣“隨機”且覆蓋面廣,可以代表全國;數據與民眾感知差距大是因為富人較多,拉高整體平均數。

  “富人較多,拉高了整體平均數”,這是實話。“資產最多的10%家庭占全部家庭總資產的比例高達84.6%”,一成的富裕家庭占了將近九成的資產,我們普通老百姓當然只能“被平均”。

  我們想要的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平均富裕。“張家有財一千萬,九個鄰居窮光蛋,平均起來算一算,個個都是張百萬”描述出來的,只是現實的骨感。這樣的平均數越高,人們的滿意度越低。

  改革開放的最初設計,是“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動後富,整個社會走向共同富裕”。現在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目標顯然已經達到,但共同富裕還遠未實現。按照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我國還有城鎮貧困人口數約5000萬人,是目前低保標準和受保人數的2倍左右。

  著名的“木桶理論”告訴我們,一個國家是不是富裕不能看富人有多富,而要看窮人有多窮。如果占有總資產84.6%的那10%富人都拿出一半資產,那麼所有家庭都能成為百萬富翁,“木桶”上面的“短板”馬上就能夠堵上。這無疑是一幅誘人的藍圖。

  當然,我們不能夠採取暴力手段去實現“均貧富”的理想,我們需要合理的制度設計。比如可以通過稅收等手段,使那些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的富人們把眼光多投向社會公益,杜絕財富實現代際傳遞。在發達國家,遺產稅要占富人資產的一半以上,日本甚至達到了80%,富人的財富很快就進入社會再分配,這樣的作法無疑值得我們借鑒。

  在“窮者越來越窮,富者越來越富”的情況下,發布諸如“城市家庭資產平均247萬元”這樣的統計數據,只能刺激人們敏感的神經。我們應該通過有效的制度手段,讓富人承擔起幫助窮人的社會責任,盡早實現社會的共同富裕。(時間:5月17日 來源:湖南在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