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族復興,擺數字不如做實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07 11:35:33  


  周日中午,張泉靈在她的微博中寫道:“七八年沒犯胃病了,昨夜疼了一夜,遵醫囑吃了藥、喝熱粥,好了62%。”很多人看完會意地笑了。

  這一天,有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稱,2010年中華民族復興指數為0.6274,即已完成62%的復興任務,復興進程明顯加快。

  對於人們的匪夷所思,官員兼專家的楊所長這樣反問:國外幸福指數可以測量,“那麼民族復興指數又有何不可?”至於受眾感受有落差,楊所長說,“國際上也是報告結果與大眾感受相驗證,偏離太大將對標準做適度調整,但是調什麼,調零點還是調刻度,或者兩個都要調,需要反思。”意思就是,你要覺得我給的數值高了,我可以往低裡調,但你心裡的數值也要往高裡調調。

  楊所長倘若不解釋,您還真以為他那個量化公式多麼嚴謹多麼科學複雜。這一解釋吧,這個精確到小數點後4位數的數據,原來就像廚師燒湯時放鹽,一勺舀進,手腕抖抖的功夫。

  楊所長手上的勺子,5年前掌勺時抖過。那一年,他和他的同事提交的數字是46%,“得到的反饋是低了,今年尚未向高層匯報”。顯然是領導嫌淡。這一次,老先生直接重口味。沒想到民眾覺得太鹹,齁到喉嚨。所以楊所長拋出了調高調低理論,意思是可以協商解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