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畢節悲劇與監護的集體缺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23 16:48:31  


 
  疏於對孩子們的看護,或許是一些農村家庭的常態現象。尤其是對於留守兒童來說,父母恐怕更是有心卻無力。農村留守兒童早已成社會問題,他們的教育、心理,以及安全等多方面,均面臨著各樣的威脅。在畢節流浪男孩的這一事件中,留守兒童問題再次凸顯。當家庭的無力監護與社會的管理漏洞結合在一起時,總是會有悲劇借著偶然因素而發生。留給整個社會的,卻是痛心與悔恨。

  當然,留守兒童問題是中國社會在特定的轉型階段中不得不面臨的一個難題,解決這個難題需要努力,也需要時間。畢節此次針對留守兒童進行排查,還只是有著臨時意味的做法,如何讓這樣的排查制度化、常態化,需要繼續探討。

  在父母之外,學校是失職的第二個環節。誠然,學校有學校的難處。偏遠鄉鎮的教育與管理,很難以理想化的標準去衡量。中國社會中的許多環節還很粗糙,這是一個現實。但無論如何,學校方面沒能盡本可以盡到的責任。比如在“保學控輟”方面,就明顯存在薄弱環節;學校與學生家庭的通聯,也很不到位。這幾個孩子並非都是留守兒童,至少部分家長可以聯繫上。孩子離校數日,學校也不管不顧,這也是促成孩子“流浪”的一個條件。

  第三個防控環節的缺席,則是政府系統在社會管理和社會救助方面的漏洞。5名兒童流浪街頭,社會主動救助機制卻絲毫未有反應,這不能不說是令人痛心的管理缺失。為這樣的缺失而追責一批官員固然必要,但已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比追責更重要的,乃是修補機制,汲取教訓。

  貴州畢節兒童流浪街頭遭遇不幸,確是孤案,但此案其實也並不“孤”。因為留守兒童問題不單是畢節一地的問題,兒童流浪街頭無人知曉,同樣也不是畢節一地的問題。但願畢節的悲劇,能夠為社會方方面面的相關者反思、警醒。(時間:11月21日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