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處理切糕摩擦 法律勿打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6 09:05:14  


  12月5日,湖南岳陽市就此前發生的切糕事件公開道歉,稱此前切糕賠償16萬系“岳陽公安警事”微博工作人員未經核實發布不準確信息,還把各類明細羅列出來。但“切糕”一事已經鬧得大了,以致於互聯網上出現越來越多關於切糕的段子。

  事實上,這件事在網絡上鬧得這麼大,主要還是因為衝突雙方是不同民族,且是漢維之間。如果換成是湖南人和其他內地省份人員之間發生此事,不可能搞得那麼大。最關鍵的是和當地政府對事情的處理方式和結果有關。如果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法規辦事,而不是給予維吾爾族的商販一方無原則的大額賠償,也不會鬧這麼大。

  這幾年,3•14事件、7•5事件之後,中國民族關係,尤其是漢藏關係、漢維關係非常敏感和脆弱,一旦有民族分歧或衝突,雙方都容易帶著各自的民族情緒,很難理性,評論很容易變成謾罵,甚至演變為對國家民族政策的攻擊。

  湖南警方應該也想公正依法解決,但估計他們知道國家有民族政策,卻又不了解民族政策的實質是什麼,具體應該怎麼辦,所以最終出了這麼一個處理結果。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新疆,處理方式會完全不同,因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各級政府熟悉民族政策的實質,遇到維漢糾紛事件,不會感覺到慌張,不會手足無措,不會缺乏經驗,就是嚴格按照法律辦事,各民族人都服從。

  這就和不少地方政府的恐外心理是一樣的。日本人丟了一輛自行車,趕緊下大力氣去找,怕出外交事件。涉及少數民族問題,因知道民族問題複雜敏感,怕出事,怕丟了烏紗帽不值得,所以不管有理無理,寧願給錢息事寧人。

  過去內地的地方政府大多就是按照這種方式,但現在有了網絡,時代不同了,公眾深度參與情緒和意見表達,政府的不公正處理結果會遭到批評,這次還算好,是調侃的方式,充分發揮了娛樂主義的精神來面對一個稍顯沉重的話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