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信息化時代,政府網站相當於政府的臉面。政府網站辦得好不好,其實是一個地方民主化程度和政務信息能見度的具體體現。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相關領導的個人信息,如照片、職務等。廣西興安縣國土資源局網站給領導的照片打上馬賽克,這種有違常態的做法,不僅有損政府形象,也很難不讓圍觀的公眾產生曖昧的聯想。
當然,事出有因。據悉,去年及今年9月,該局數名局領導接到了不法分子寄來的敲詐信,信裡有經過拼接的艶照。不可否認,現實中,利用這種拼接的艶照敲詐官員的事並不鮮見,甚至有專門的犯罪團夥,並且屢屢得逞。這確實是個問題,但無論如何,艶照敲詐與給領導照片打上馬賽克之間,並不構成必然的邏輯關係。
顯而易見的是,領導們的形象是無處不在的,除了政府網站,還可能出現在無數公開場合。只要想找,那是非常容易的。除非領導們不參加會議,不視察工作,不陪同上級領導,但這可能嗎?在一包香煙、一塊手表都能扳倒一個腐敗分子的現實語境下,給領導拼接個艶照充其量只是小兒科的事情。
再者說,既然是拼接的艶照,又何必自尋煩惱呢?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行得端坐得正,領導們就應該敢於直面露骨的艶照。敲詐已經是刑事犯罪,最直接最有效的應對辦法是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一來打擊犯罪活動,二來自證清白。假如所有收到艶照的官員都這麼做,相信這種拙劣的騙局早已經銷聲匿跡了。作為領導幹部,應該有這樣的法律意識,也應該有這樣的自覺和自信。
當地官方的解釋是,“為避免麻煩,該局不得已方出此下策”。什麼“麻煩”,讓領導們如此坐立不安,以至“出此下策”,十分耐人尋味。私下揣測,麻煩來自兩個面:一是民意。眼下官員艶照門此起彼伏,並且命中率極高,甚至成為一種新型反腐敗形式。在這樣的現實下,官員們難免擔心,一旦陷入艶照事件,公眾就會給予有罪推定,即使是假的,都很可能百口難辯,有理說不清。二是來自監管部門。官員作風問題一旦曝光,監管部門就會進行調查取證,就算最後還了一個清白,但經過這麼一折騰,官員的聲譽早已透支得差不多了,仕途恐怕也就此打住。
從這個意義上說,“出此下策”的根本動機,其實意在表達對民意的不信任,順帶向組織部門撒個嬌。只是這個嬌,撒的姿態實在毫無美感可言——領導們連一張拼接的艶照都不敢面對,而是選擇委曲求全,公眾拿什麼相信你們的公信力?(時間:12月21日 來源: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