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年關將至,還有多少新聞欠賬沒結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23 11:19:29  


  山體滑坡、礦難瞞報、塑化劑、速生雞……一起起牽動老百姓“神經”的熱點事件,事故責任追究漸無音訊,事件調查霧裡看花。在網絡資訊發達的今天,對於社會關注的熱點事件,多數地方選擇“迅速表態”,然而這“迅速”的後面,卻是“熱回應、冷調查”成套路。

  年關將至,按照傳統習慣,到了結清欠賬的時候了。然而,還有很多“新聞欠賬”未結清,相關部門欠公眾一個負責任的交代。“塑化劑”、“毒膠囊”引發極大關注,但真相仍未水落石出;雲南鎮雄山體滑坡中,46名遇難者遺體未經家屬同意就被火化,相應責任追究未啟動;山西長治苯胺洩漏事故,相關責任人的調查沒結果……

  自媒體時代,“捂蓋子”的方式不靈了,任何一個重大公共事件,都難以用傳統的方式捂住。面對熱點事件,愈來愈多的地方選擇快速回應,並高調表態、道歉、調查。而之後往往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使得公眾甚為關切的事件變成“斷頭新聞”。

  一些地方深諳新聞傳播規律,信奉“拖”字訣,大事拖小,小事拖了,也就是“熱回應、冷調查”的套路。報道最新熱點是新聞媒體的本性,媒體的關注焦點隨著新熱點的出現而遷移。在本地新聞成為輿論聚焦點時,當地政府部門第一時間站出來表態,向公眾開出種種承諾單。一旦焦點轉移,相關調查部門就磨磨蹭蹭、敷衍塞責,打起太極,高高舉起的拳頭,輕輕放下,或幹脆打在棉花球上。

  以致出現了“斷頭新聞”循環往複的怪圈:速生雞救了白酒塑化劑,臨汾礦難救了速生雞,蘭考火災救了臨汾礦難,鎮雄滑坡又救了蘭考火災……新聞的熱度也許能被時間淡化,被相關部門拖冷,媒體或許趨熱避冷,但公眾並未因此健忘。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