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欲知後事如何?抱歉沒有下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23 11:17:57  


  近期,“表哥”楊達才、“房叔”蔡彬、“艶照門”主角雷政富等一批問題官員在跟蹤爆料下遭到調查,其中,雷政富從不雅視頻曝光到被免職和立案調查,前後僅用了63小時。然而,一些地方處理熱點事件“表態多,後續跟進少;道歉多,問責整改少;調查多,真相公布少”的現象依然存在,公眾關切的後續調查成為“半拉子工程”,事件調查結果難覓蹤影。

  部分“虎頭蛇尾”的熱點事件處置一般有三種套路:

  第一招 “第一時間”回應,事件真相卻“霧裡看花”。“塑化劑”、“毒膠囊”引發極大關注,然而時至今日,酒類中塑化劑的限量國家標準仍未出台,保障消費者安全依舊靠企業自律。部分企業用工業明膠生產“毒膠囊”,污染鏈到底有多長,流向了哪裡,事件真相的調查也遠未水落石出。

  第二招 號稱“嚴肅查處”,調查結果卻遲遲未見公布。山西長治發生的苯胺洩漏事故已經過去半月,污染造成的嚴重後果波及3個省,污染損害至今沒有確切評估,相關責任人的調查也沒結果。山東省農業廳副廳長單增德因給情婦寫離婚承諾書被相關部門調查,一個半月後,結果仍未公布。

  第三招 處置罔顧民意,事後道歉“一筆勾銷”。未經遇難者家屬簽字同意,雲南省鎮雄縣山體滑坡事故中的46名遇難者遺體就被火化。事後,當地政府“誠懇道歉”,縣民政局及殯儀館“書面檢查”,責任追究還未啟動。“速生雞”事件,肯德基一份“道歉”能將監管部門職責缺位一筆勾銷?

原因探究:心中無群眾 滿嘴跑官話

  專家認為,應對熱點事件是一面鏡子。幹部有沒有執政為民的情懷,是不是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把民意放在什麼樣的位置,決定了他的初衷和態度。

  “事件發生後,公眾最想知道真相、誰對事件負責、下一步如何改進工作。但是一些地方這三個環節都做不到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副教授鐘開斌說,有的事件發生後,相關部門很快回應,表態很好,卻遲遲沒有下文,不禁讓人懷疑:他們是真想解決問題,還是純粹為避免問責、保“烏紗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