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電商稅大論戰:生存與公平哪個更重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12 10:25:45  


  網店徵稅並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但在剛剛過去的一周裡,一場關於“徵稅”的辯論還是引發了廣泛關注。

  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全國“兩會”期間提出,電子商務交易應依法納稅,稅收部門應研究電子商務的徵稅方式。建議一出,就被評論者們解讀為向馬雲的淘寶發難。

  面對“稅收”議題,淘寶也沒有了以往的輕鬆幽默。“反對在今天這個時期徵稅”,三天裡,淘寶網在自己的官方微博連發三篇長文進行“回擊”。

  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8.1萬億元,傳統零售商們也紛紛發起爭奪互聯網的戰役。

  蘇寧、淘寶矛盾公開化是線上線下競爭格局變化的最新注腳。由此引發的有關“生存”和“公平”的討論,會如何影響我國網絡銷售的稅收監管?

【傳統零售業的反攻?】張近東說:我呼籲的是公平競爭,不是政府干預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張近東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了涉及物流、電子政務、個人信息保護、社區養老等6個建議,其中加強電商稅收監管的建議在電商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張近東認為,當前,我國電子商務年交易量的90%是以C2C(個人對個人)的電子商務的形式從事B2C(企業對個人)的交易,大量交易游離於現有法律監管之外。“放眼電子商務行業,存在著非注册經營、非稅銷售、假冒產品充斥等現象。”

  張近東在事後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無奈地“吐槽”自己受到的非議,“跟帖評論的6000多條都是罵我的,沒有一條是支持。”

  然而,張近東認為,自己呼籲的是公平競爭,不是政府干預。“所有的政策和法律應該一視同仁,所有同行業、同類型的企業都應該在一個平等的、公平的環境下有序競爭。在電商平台上可以賣假貨,蘇寧能賣嗎?電商平台上可以不交稅,蘇寧能不交嗎?”

  其實,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觸碰電商徵稅話題的不僅僅是張近東。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商超連鎖企業步步高(22.85,-0.22,-0.95%)董事長王填同樣提出規範電子商業繳稅行為,甚至稱,有調查顯示,網絡購物開票金額僅30%,70%未繳納任何稅、費,僅阿裡巴巴網絡平台經營的商鋪2012年漏繳稅、費超過350億元,全國平台型電商漏稅超過1000億元。

  他認為,眼下網絡零售的價格優勢,一方面是大量的資本推動,補貼到價格中;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未對經營者徵收增值稅以及所得稅,而非僅僅因為網絡銷售本身成本更低。

  “提出加強稅收監管的正當性無懈可擊。”行業專家、誇父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劉步塵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說。另一方面,他也指出這與企業的戰略有關。“從2012年的業績看,大連鎖的線下黃金時代早已結束,區域性零售商的日子更難過,他們要面對電商的衝擊,還受到大連鎖向三四級市場傾斜的影響。如果能夠加強管控稅收,可以從法律層面對淘寶等未來成長造成一定的壓力。”

【小店家的生存顧慮】虛擬交稅的故事:一年淨利可能只剩5900元

  不過,在淘寶的無數小店家眼中,“交稅”顯然並不是那麼理所應當的事。

  “如果要我交稅,我就不幹了。”在淘寶上有兩年店齡的店主小餘告訴記者,自己並不清楚應該交哪些稅,交多少,因為自己不是銷售原創產品,在網絡上的同質化競爭已經讓利潤變得十分微薄。“如果成本再增加,我們肯定要提價,要和線下的實體店競爭就很難了。”

  一淘搜索、淘寶搜索產品負責人鬼腳七最近在網絡發表了一篇文章,虛構了一個淘寶賣家交稅的故事。

  一家銷售額達到100萬元的小店,在減去進貨、人力、硬件和營銷等各種成本後,一年可以獲得10萬元的淨利潤。而在繳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教育費和城建稅等共計9.41萬元後,淨利潤只剩下5900元。

  淘寶網也在其官方微博上連續回應涉稅話題,稱“不反對電商徵稅,但反對在今天這個時期徵稅。對辛苦創業的個人小店主徵稅,對年輕人就業徵稅,對年輕人的希望徵稅,對年輕人的未來徵稅。”

  一位行業人士表示,從各國的稅法來看,只要是在本國有經營活動產生收入的企業和個人都應該依法納稅,這是作為公民和企業應盡的職責。在這一角度,對網店收稅並無爭議。但是,收緊稅收監管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電子商務的活力。而淘寶網在幾次回應裡,都將爭議的焦點引向C2C,則與淘寶和中國網絡銷售的發展模式有關。

  不同於亞馬遜和京東,淘寶以免費聚攏的人氣和幾近無政府式的C2C模式發展壯大。隨著淘寶的發展,大量銷售額龐大的大賣家仍然以C2C的形式在淘寶進行交易,並貢獻了不菲的廣告收入。對這些賣家進行甄別和徵稅,將打破這一生態模式,觸動他們的利益。此外,如果加強稅收監管,也可能意味著中國電子商務的交易將被更嚴格地監控,刷銷量的情況減少,萬億的交易額水分也可能被擠幹。

【加強監管是大勢所趨】推廣網絡發票是在為徵稅做鋪墊?

  研究電子商務的徵稅方式並不是一個新課題。2008年國家工商總局要求營利性網店必須先取得營業執照後才能經營。2010年7月1日,《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網店開始步入“實名制”時代。2011年,武漢市國稅局開出國內首張個人網店稅單——對淘寶女裝網店“我的百分之一”徵稅430餘萬元。

  劉步塵認為,如果說幾年前,政府對網絡零售管理的主要方向是扶持,隨著近幾年電商的快速發展,網絡成為商品流通日益重要甚至主流的渠道,加強管理是大勢所趨。

  3月7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新的《網絡發票管理辦法》,稅務機關可以按規定委托其他單位通過網絡發票管理系統代開網絡發票,辦法自4月1日起施行。有分析認為,網絡發票加快推廣能夠加強對電子商務的監管,是在為對電商徵稅做鋪墊。

  與此同時,傳統零售商越來越多地開展線上業務,也可能加快這一進程。線下商家與線上交易逐漸融合,必然導致現有的稅收制度實現線下和線上的統一。

  不過,劉步塵表示,對網店徵稅也是一個技術問題,如何通過網絡和技術升級低成本加強稅收監管還有待觀察。(時間:3月12日 來源:北京晨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