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隱瞞鎘米真相才容易製造恐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2 14:51:05  


  最近幾天,廣東連續兩次查出17個批次的鎘超標大米,被查出的鎘超標大米中,有12個批次來自湖南。截至昨日,除了湖南攸縣要求3家生產企業召回“問題大米”以外,湖南省相關部門一直沒有明確說法。

  其實,湖南很多大米存在重金屬超標,已是不爭的事實。據新華社記者調查,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大米生產企業和相關政府部門,不僅能檢測大米中重金屬是否超標,還能具體掌握污染數據和區域。2012年底,湖南省農業廳曾在全省耕地質量工作會上披露,全省被重金屬污染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積的25%。然而,更為具體的數據,大都“僅供內部參考”。為什麼當地政府和企業都知道鎘超標大米的具體情況,卻不願意向社會公布?

  湖南當地官員在接受採訪時曾說,“湖南是農業大省,炒作湖南大米鎘超標之事,對於湖南的農業經濟影響是很大的”。拒絕公布鎘大米的具體信息,不僅是湖南,廣東在發現鎘大米的第一時間也曾拒絕公布大米品牌。不管是為了當地經濟,還是其他考慮,恰恰因為各方隱瞞鎘大米的真相,才可能會造成恐慌。

  當農民不知道自己的土地,是否還能種出安全的大米;當經銷商說不清楚自己售賣的大米是否達標;當消費者不知道自己送入口中的食物是否有害……這種未知的恐慌,遠比公眾知曉某些品牌的大米污染超標,要來得厲害。

  當然,有專家認為,此次被查出的鎘超標大米最高的是0.4毫克每千克,雖然超過了國家標準,但是和國際標準持平,公眾要理性看待不必過度恐慌。讓公眾理性的前提就是信息公開,讓公眾知道鎘大米的具體情況、來龍去脈。如果連這個都說不清楚,公眾又如何理性看待?

  有關部門的“視而不見”,不會將這件事拖過去就沒人關注了。面對輿論,相關部門和專家不能總想著讓老百姓別吃一個地方產的米,而應該及時調查、公布鎘大米的成因和銷售流向。(時間:5月22日 來源:新京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