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官員親民不僅是個“技術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27 11:35:11


  3月22日,遼寧撫順市委書記王桂芬以普通機關幹部的身份,參加了環衛工人體驗日活動。在此事前一天,網友微博稱,他在公交車上“遇見芬姐”,後者還給老人讓了座。但有網友發現,在遼東網發布的一組照片中,很容易發現當時有相關負責人陪同,還有攝像師在一旁拍攝。

  也許是鑒於這則官員“偶遇”新聞的諸多破綻,不少人認為官員的“親民”行動,至少從技術上而言,可以處理得更到位,比如照片的亮度更自然一點,比如官員掃街時也應和環衛工一樣戴個口罩。就個案而言,它當然有其意義,但是,官員親民從來不僅是個“技術活”。之所以會有“作秀”的嫌疑,關鍵還是在於其行為相對平常的履職表現具有太大的顛覆性。如此,民眾有質疑,也就在所難免。如果本是有意策劃,卻偏偏要製造成“偶遇”,就更會適得其反。不乏論者指出,“第一次”被質疑沒關係,經常性就不會了。但這裡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有些“秀”注定不可能成為常態,也無必要,比如不可能讓官員經常去扮演環衛工人。

  官員的親民形象,到底怎麼來塑造,確實是一個問題。以生活化的方式適時展現自己的親民姿態當然也是一種方式,但官員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其本職工作的表現。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官員的曝光度增加,神秘性進一步打破,民眾對於官員的認識,就更不會僅僅停留在“零星一現”的“偶遇”之上,而更看重的是官員平時的履職表現和其施政行為。而官員所展示的親民形象與其平時的本職工作表現反差越大,越會加劇民眾對於官員“作秀”的質疑。

  當官員的具體施政能夠公開、透明,及時回應民眾訴求,其本身就能外化為一種親民形象。這種背景下,再適時輔之以個人化的親民細節,無疑能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於官員的自我形象展示而言,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官員有更多的機會向公眾展示自己的形象;但正因為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多,就越需要慎重,因為任何的“不真實”,都可能被放大和聚焦,繼而甚至影響到對其整個施政作為的評價。

  怎樣向民眾展示自己的親民一面,在當今越來越成為官員的一個必修課。官員有形象意識是好事,但切勿本末倒置。通過履職而換來的口碑與形象,才是任何“作秀”都換不來的。適時的形象展示,可以要,但注定只能是配角和作料。(時間:3月26日 來源:華西都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