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80後”“90後”樓房危機重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8 09:57:08


新建建築平均壽命對比 中國 25-30年 英國 132年 美國 74年
  4日,浙江奉化一幢只有20年歷史的居民樓如麻將般突然倒塌。徹查原因、深究責任無疑是當務之急。而同時引起注意的,是上世紀80年代後,我國各地城市化建設提速,大批樓房密集建成。如今,許多樓房的建設年齡已經陸續達到20年、30年。有人擔憂,一些城市良莠不齊的建築進入“質量報復周期”。

“80、90後”樓房頻成事故主角

  雖然此次事件調查尚未得出結論,但人們發現,近年來,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建設的樓房頻頻成事故主角:

  2009年8月4日,河北石家莊市一座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二層樓房在雨中倒塌,17人遇難;

  2009年9月5日,寧波市錦屏街道南門社區的一幢5層居民樓突然倒塌;

  2012年12月16日,交付20餘年的寧波市江東區徐戎三村2幢樓發生倒塌,造成1死1傷;

  2013年3月28日,浙江紹興市越城區城南街道外山新村,一幢四層樓的民房倒塌。據稱,這幢房子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

  2013年5月,福建福州市一棟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建築突然坍塌。當地部門稱,由於大樓樓體陳舊,正在進行裝修……

  按照我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的規定,一般性建築的耐久年限為50年到100年。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建築的實際壽命與設計通則的要求有相當大的距離。2010年,住建部的一位負責人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大會上說:“我國是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卻只能持續25-30年。”

  相較之下,英國建築的平均壽命達到132年,美國是74年。

再難也要逐步建立檔案

  如今城市中的大部分商品房,已採用抗震性更強的框架結構,但“80”“90後”的民居還大量存在,很多老百姓住在這些房子裡。

  有業內人士坦言,交付使用二三十年的房子,所有權可能都幾次易手,結構是否動過也不得而知,普查難度非常大。

  2012年,香港就曾推行強制驗樓計劃,其中清晰界定了私人業主與政府的責任:政府監督不能缺位,業主作為樓宇的產權人也要對建築負起保養、維修之責。

  “樓房安全一分鐘都不能等。”陳旭偉說,再難也要逐步建立檔案,不僅是建立建設成果的檔案,更重要的是建立使用檔案。“政府應逐步加強社區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在老舊小區,應該社區跟物業聯合起來,對樓房加強監督。” (時間:4月7日 來源:深圳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