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炮轟”韓寒,語言暴力不是批判應有的精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0 15:27:35


韓寒(資料圖)
  中青報19日刊發的《“天才韓寒”是當代文壇的最大醜聞》,可以視作中字號的媒體,對韓寒形象發力最狠的一次叫板。作者肖鷹直接省卻了近年來倒韓派、質疑派比對這位輟學青年成為文學青年的證據收集與論證過程,在批完電影《後會無期》是韓氏猥瑣、爛片無底綫之後,直奔人格主題——無知、狂妄;是當代中國文化史上繼張鐵生和黃帥之後,第三個反智主義的英雄代表;與讀書無用論狂言妄語一脈相承;是利益集團聯手抵制將其撕破偽裝、曝光真身的質疑;要清理天才韓寒成名史,肅清20世紀以來中國文化毒害極深的反智主義流毒。

  肖鷹檄文,其實激怒的不只是韓寒的鐵杆擁躉者,同樣包括在韓寒爭議中向來不選邊站隊的圍觀者,甚至包括不少媒體以及明確表示不願與這樣的批評者為伍的文化界人士。這些人,倒不是覺得韓寒批評不得,而是對這種批評的腔調,內心打了一個寒噤。

  韓寒再是什麼名人,贊美或者批判,都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但批判有底綫,這個底綫,便是法律所兜得住的人身攻擊。韓寒從輟學青年,到文藝青年、意見領袖、電影導演的轉變,他的才華夠不夠別人所贊的那麼美,確實有很多謎團未能解開,還有很多疑點沒有澄清。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人格可以不被尊重,人身可以隨意傷害。肖鷹的批判,已經超出了文化人應有的斯文境界,而是暴力詞匯的組合力量,它讓人再次領教了中國歷史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些“文化爆破”的聲音,比如撕破偽裝,比如肅清流毒,這些具有摧枯拉朽意味的語言暴力詞匯。這種久違的文風,令人不寒而栗。

  韓寒的電影爛不爛,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說什麼難聽的,都還在討論藝術。但韓寒的人爛不爛,在有關他是否代筆作假未有定論之前,則不是法律所允許用語言的暴虐來尋求快感的。如同作者肖鷹今天批判韓寒的作品,我們不會因為作者四年前曾經在遼寧日報的一篇專訪中表示過“韓寒是一位很好的社會批評家,其出色程度遠超過他作為作家的表現”,說過“郭敬明抄襲,韓寒反郭敬明抄襲,同是80後,兩人是不可能同日而語的”,便可以隨意下結論說作者一定被利欲熏了心,是在為代益集團所代言。四年時間的跨度,人是可以轉變對人對事的看法的,截然相左的情況也屬正常。人們可以質疑一個人的行為動機,但不能將批判的權利與武器,當成可以拿權利與武器進行批判,否則,正當的批判,反倒成了刀刀見血的文化暴力,粗俗有餘,理性不足,給社會徒添仇恨情緒。

  作為韓寒爭議的旁觀者,在我眼裡,那些拿著放大鏡在韓寒作品中尋找代筆的蛛絲馬跡、在別人眼中幾近病態的不折不撓地倒韓的人們,相對而言,要比運用輿論武器進行文革式謾罵的人身攻擊者可愛得多。前者至少還在找證據,而後者,直接就是戴帽子、打棍子,這種置人於死地的語言暴力,將文藝批判與社會批判的美感、秩序、底綫等等斯文與尊嚴,都消遣在謾罵與羞辱的快感之中了。這樣的批判,對誰都是傷害,誰都不會有安全感。

  批判光有勇氣不夠,不能丟掉批判的精神,也就是法治與道德,說理與事實。不是所有的批判都有理。但是,有理的批判才有力量。否則,語言再暴力,都是貧乏的,只不過博了個眼球、抱得個大名而已。(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劉雪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