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跑路官員和尋找行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9 11:29:22


  河南洛陽正在尋找一名叫郭宜品的副市長。這件事有兩點可以說說,一是尋找副市長這個行為的滑稽性,二是這件事曝光的過程。

  從媒體報道看,當地尋找郭宜品副市長的行動,叫“8•5專案”,有指揮部。專案要求詢問7月26日之後是否見過郭副市長,而郭副市長公開的政務活動停留於7月31日。7月26日發生了什麼,為何成為專案組認定的一個時間?這一天發生了可使郭副市長失聯的什麼事情嗎,有什麼風吹草動嗎?

  據知情人士介紹,郭宜品失聯始於8月5日,這應是專案命名為“8•5”的原因,但我們並不了解專案組哪一天設立。一般人一兩天不見,可到公安機關報失蹤,副市長找不到了,是否報了失蹤,不明。但設立專案尋找,可以證明很慎重。副市長失蹤牽涉到的問題比普通人重大,專案尋找沒什麼可說。

  但專案尋找一個多月後,人們才知道“哦,原來洛陽有副市長不見了”,這是不可理喻的。副市長要由人大常委會任命,這一個多月,郭宜品失蹤是否通報了洛陽市人大常委會,不知道。

  官員重大情況要報告,我們但願洛陽及河南省的組織部門都得到了報告。但官員失蹤提出了一個新問題,人大常委會在其任何的官員失蹤之後應得到哪些情況,又應有何行為,在法律上都沒有涉及。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法律確實需要適應國情,官員失聯在很多國家都不太可能發生,在我們這裡卻越來越常有。

  如果不是一個網帖,洛陽尋找副市長還會是一個保密的專案。這就是說,洛陽丟失了副市長,這件事根本沒有打算讓人知道,包括洛陽市民,也不屬於告知的對象,否則就不是現在才有媒體報道了。9月13日,專案組發起排查,所有房屋、院舍、廢棄廠房、窑洞都不放過,所有居民、暫住人員都須詢問。次日,有被排查者發帖,稱專案組“和幾天前找越獄犯一樣樣的”,並隨附排查提綱照片。人們這才知道洛陽的專案行動。

  這就是說,專案組先前是在進行“專業辦案”,終於找不到人了,於是要“走群衆路綫”,擴大到詢問所有居民、暫住人員,但顯然也不同於早前黑龍江找越獄犯那樣,雖然同是排查,但那是公開的,人們也知道為何而排查。洛陽的排查,雖然詢問所有人,但不屬於公開的事務,所以不僅沒有發布公告,而只有“排查提綱”,而且即使網上已熱火朝天,官方並不證實。官視民如草芥,民視官如寇仇,官方在副市長丟失後的表現,可以說明為什麼官方往往成為旁觀和嘲笑的對象。

  現在可知的是,與郭副市長同時列入排查專案的,另有二人,其中一人是當地的房地產商人。專案如此列名,當是判斷出三人失蹤是同一件事,可以一並尋找。又據知郭宜品是今年4月當選為副市長,還是一名新官。其上一個職務是伊川縣委書記。升官才3個月,就跟房地產商一起失蹤了。不知這官是怎麼考察的。記者檢索發現,郭宜品擔任伊川縣委書記期間,多有實名舉報網帖指其成立“訓誡教育中心”關押上訪人員,還有舉報指其幹預工程招標使其親戚得益,但仍然獲升副市長。

  官員失聯現象,近些年越來越不新鮮。官員失聯事件一出,官方暗暗找,有時還不免如跳墻般急迫,但總歸是瞞住民衆,消息秘而不發,一派“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樣子,既像是對幹部格外負責,又像是羞於官員跑路的醜聞。

  這個社會頻發官員跑路,很不給制度自信長臉;事後證明,跑路官員多因腐敗,尤其令人對官場的基本操守失望。而官員跑路後的尋找,又哪里關民衆什麼事兒?跑路官員與尋找行為的一致性,在於兩者的邏輯中,都沒有民衆的位置,使得跑路和尋找都成了官場的內部事務,民衆當然只能側目旁觀、冷眼一笑。(來源:晶報 作者:劉洪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