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工資過快上漲”是個偽命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2 12:47:48


漫畫:中國人的收入難以抵擋高房價、高學費、高醫療費的夾擊。
  這兩年,有關最低工資是否過高、會否成為壓垮中小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中國產業工人的工資增速是不是已經對宏觀經濟傷筋動骨的爭論,不絕於耳。其實,蔡昉教授說的不過是句大白話:工資增長“過快”,超過了GDP或者企業積累的增速,分配秩序就已經失衡,造成傷害在所難免。這就像我們平時說的,肉吃多了對身體不好、運動過量對健康有害一樣——“過猶不及”,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這個觀點的系統表述,是在2013年11月份,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在“中國-歐洲就業與發展”演講會上發布了《2013人口與勞動綠皮書》。其中提及一個觀點:中國的劉易斯拐點於2004年到來之後,工資上漲迅速,超越了勞動生產率的限度,將加速減弱中國經濟在製造業的比較優勢,導致經濟的“工資減速”過於劇烈,無異於一種休克療法。這樣的說法,當然是一家之言。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之下,結構調整的壓力、經濟轉型的壓力、洗牌重組的壓力,都可能歸結為“工資增長過快所致”。

  我認為“工資過快上漲”是個偽命題,主要是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考量:

  一來,在充分競爭的自由市場,不存在工資過快增長的擔心。因為勞資博弈,有制度規制,雙方再怎麼互掐,不過就是討價還價的過程。這就像去菜市場買菜一樣,只要市場供給是有序充分的,漲漲跌跌就都是正常的事。

  二來,就國內的薪資現狀來看,勞動者的議價能力恐怕還沒有強勢到僭越資方主導地位的程度。加之不少地方對投資者的支持,“老板怎麼開心怎麼辦”,硬說當下國內工人工資增長過快,似乎有點不合乎現實。

  三來,這些年,工資是在增長,但增長還得考慮幾個背景——比如經濟增長水平、物價水平,以及歷史欠賬。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各地曾一度暫緩調整最低工資。那麼,這幾年工資上漲,不過是中國宏觀經濟向好的普惠之意。如果算上飛漲的房價等生存成本,誇張點說,工資增長的利好,恐怕就要灰飛煙滅了。

  這幾年,要說漲得快一點的,也就是最低工資標准。但這是頂層設計早就形成的共識,譬如根據2011年發布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未來5年,中國最低工資標准年均增長13%以上,絕大多數地區最低工資標准將達到當地城鎮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的40%以上。中國勞動協會認為,“最低工資上漲未導致失業率增加”。相反,本來就步履蹣跚的工資,增速稍稍正常一點,也是轉型升級的倒逼之力,是終結“廉價勞動力經濟”的必由之路。

  沒吃到肉的時候,還是少談點“吃肉過多有害”的理論吧——盡管它是正確的提醒。饑腸轆轆的民衆覺得還是填飽肚子要緊。(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鄧海建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