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當以司法進步告慰逝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16 12:09:43


11月1日上午,呼格吉勒圖的父母來到兒子墓地,呼母哭著對墓碑說:“孩子,案子要再審了。”
  內蒙高院改判被槍斃18年的呼格吉勒圖無罪。消息早間放出,迅即成為全天新聞熱點。與此同時,有媒體統計,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已糾正重大冤假錯案21起。

  有人說遲來的正義也是正義。這話沒錯,但味道有點怪。18年後姗姗來遲的正義,代價太昂貴。背後是一個熱血青年的鮮活生命,是一個家族的屈辱,是一個家庭一段幽暗的年歲。

  再審判決一出,有人提出啓動追責。這個責是要追。但如此錐心泣血的悲劇,換來的不能只是個案式問責。如何從體制機制上建立一個防範冤假錯案的藩籬,如何建立一個權威順暢可信賴的糾錯機制,這才最重要。

  要知道,已經是21世紀了。從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對法制的強調,到90年代依法治國提出,再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高舉“法治中國”旗幟,現代化征程已留下中國人厚重的足跡。獨立公正的司法,有利於疑罪從無、控辯平衡的現代司法理念、機制,以審判為中心的現代制度取向,我們不能再等!

  法律的尊嚴與它是不是完美無缺不構成必然聯系。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需要最大限度減少這樣的冤案。目標是沒有,如果有,最好在最短時間內,用最小的社會代價與成本加以糾正。我們認為,強大的司法糾錯能力也是法治進步的一部分。

  假如歷經呼格案以及這一系列的重大冤假錯案,司法體制仍不能取得重大進步,我們無法告慰呼格們的在天之靈。那麼,呼格案會是最後一樁嗎?(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王玉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