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別光讓農民扛起淘汰“毒農藥”重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2 16:41:24


  上世紀60年代,一本《寂靜的春天》促進了社會環保意識的覺醒。在這本書中,作者蕾切爾•卡遜描述了可怕景象——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等各種生物的“寂靜”世界,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元凶就是高毒性的農藥DDT。這本著作出版後引來軒然大波,美國也在1972年禁止使用DDT。近年來,我國也曾發生不少濫用農藥而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一批有毒農藥先後被禁止使用。此次在立法層面上,明確淘汰劇毒、高毒農藥,不僅是對公衆身體健康的保障,對解決社會關注的土壤污染問題來說同樣是一大利好。為了不讓“寂靜的春天”在中國上演,加強對農藥使用的管理必不可少。

  但也必須認識到,動輒對農藥喊打喊殺并非理性,而要在保證農產品生產和保障公衆食品安全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因此,社會上也有一種觀點,擔心限制使用農藥會造成農作物減產,抬高生產成本,給收入本就不高的農民帶來更大負擔。當然,這一擔憂不是沒有理由。但在筆者看來,加快淘汰劇毒、高毒農藥,除了對公衆健康的好處之外,對農業和農民自身而言也絕非壞消息。只要有適當的補貼、引導機制消化轉型成本,這反而是進一步提升行業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的絕佳機遇。

  首先,近年來屢屢有農產品被曝使用劇毒農藥,對當地農戶帶來的打擊往往是毀滅性的,這背後反映了公衆對濫用農藥的不安全感。比如最近海南萬寧“問題西瓜”事件發生後,有萬寧瓜農呼籲追查到底,堅稱不能讓所有海南瓜農擔上這個污名。所以,一個地方、一戶農民用了毒農藥,便可能給當地所有農戶帶來嚴重影響。嚴禁使用劇毒、高毒農藥入法,對守法農民來說是一種保護。

  其次,如果說曾經國人只追求“吃飽”,今天人們已經開始追求“吃好”,為了提高產量而使用的高毒、劇毒農藥,應讓位於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時下,同樣的蔬菜品種,不使用農藥的單價比普通蔬菜貴上不少,一些農戶完全可以順應市場需求,從“加量”轉移到“提質”上。也許產量減小了,人工捉蟲等勞動成本高了,但隨著售價的提高,再加上適當的環保補貼等,利潤率也可能不降反升。價格更高的綠色蔬菜大行其道,正說明安全、健康的食品仍然是市場稀缺。當消費者願為品質埋單,上游的生產環節理應順勢做出改變。

  因此,淘汰毒農藥是農民的事,又不全是農民個人的事。國家除了對明令禁止的農藥品種加大查處力度外,還應大力發展高效低毒的生物農藥,給農業生產找到更加安全的替代品。與此同時,建立健全生態農業產業鏈,通過專項補貼讓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成本降下來,才能真正讓農民嘗到淘汰“毒農藥”的甜頭。

  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農藥使用得多了,病蟲害就會產生“耐藥性”。農業生產也是一樣,過於依賴農藥,甚至鋌而走險使用高毒、劇毒農藥,將帶來極大安全隱患。只有通過政策的引導和扶持,多方面消化“毒農藥”的淘汰成本,才能避免“耐藥性”產生,讓我國農業發展遠離“寂靜的春天”,早日走上生態農業的環保之路。(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張漲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