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香肉絲名聞全國,應該怎麼做,民間說法是“一千個厨子就有一千種魚香肉絲”。不過,自由發揮的雙手在四川遇到一根捆綁繩索,當地質監局給魚香肉絲做法劃下道——原材料是切成二粗絲的豬肉和青笋,而二粗絲的標准是長10厘米、寬0.3厘米、高0.3厘米。
很多人覺得這是政府部門“閑得慌”,以過度幹預來剝奪厨師自由。特別是,以前饅頭的國家標准,還有揚州炒飯的地方標准,出台後都招來一片嘲笑挖苦,現在川菜版的魚香肉絲還不知趣地跑出來亮相,不被噴口水才怪。
標准原本是個好東西。只不過,有的標准制定方向跑偏了,有的標准是權力越界了,所以就變得不是東西了。比如,饅頭標准把人們的目光轉移到外觀形態上,而不是原本應強制執行的衛生問題;揚州炒飯標准不受待見,是因為政府在對待工藝方面注入了強制的味道。
現在,川菜標准是不是也掉進了同一條河裡面呢?我認為不是。這次四川省制定的《中國川菜烹飪工藝規範》,是圍繞工藝做精細化的文章,這種標准規定并不帶有強制性。也就是說,把魚香肉絲切成10厘米,是這道川菜極致化的技術指標,你如果不是追求地道的川菜味道,對厨師也沒有極致要求,人家就是做成魚香肉塊,沒准你也能吃得倍兒香。畢竟,餓肚子的命,也沒必要操美食家的心。
作為川菜忠實粉絲,我認為,沒吃過標准的魚香肉絲,不足以談川菜。很多外地人連郫縣豆瓣與酸辣泡菜都沒聽過,又哪裡懂得川菜的配料妙處呢。“一千個厨子就有一千種魚香肉絲”是很自由,但對川菜品牌來說,肯定也是走向世界的一道絆腳石。要知道,同一家店,同一道魚香肉絲,如果遇上了“壞心情的厨子”,那味道很可能就變了。麥當勞、肯德基在全世界口味都一樣,制作工藝標准才是品牌的王道。
當然,在一個食品安全標准還沒有得到強制執行的國家,在一個吃飽飯仍是一些人的追求的時代,在一個“吃貨”滿街、懂得美食文化的人卻很少的社會,說實話,推出這樣的工藝標准很容易讓人覺得孤芳自賞,不接地氣。更何況,還有很多人對地方標准和法律制度也未能加以區分,更不會冷靜理性地去想想,一千個厨子真要做一千種魚香肉絲嗎?這些大抵也就是魚香肉絲的川菜標准容易受質疑的原因。(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單士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