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考研洩題事件 應為考試弊案樹立標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30 15:15:03


  “201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初試已平穩結束。日前,教育部有關部門接到舉報,反映有考生收到個別科目部分試題的作答與考題內容相關。教育部有關部門立即報請公安機關進行調查。”12月27日晚,教育部的一條長微博,證實了周末就已遍傳網絡的考研洩題“傳說”。

  考試洩題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雖然公衆很好奇“絕密”的試題到底如何被盜出,但在歷經多如牛毛的洩題事件之後,似乎也沒人能告訴我們一個所以然。於是,洩題的慣性依舊保持,哪怕《刑法修正案(九)》一個多月前已經實施,組織作弊、提供作弊器材、非法出售或提供試題答案、代考替考等4類行為最高將被判處七年有期徒刑。

  對於考試作弊入刑,公衆無疑是抱有很高期待的,可惜事實卻一再讓人失望。以至於有人總結說,“這件事告訴我們,以後有試題信息千萬不要和朋友們分享,搞不好人家背後要捅刀子。”是的,沒有那麼多人在朋友圈裡各種曬,也就不會有“沒吃到葡萄”的人去舉報,即使舉報也沒證據,自然也就不會有所謂的洩題事件。這正是當前作弊現象防範和查處的一個困境所在。

  有調查顯示,60.4%的受訪者確認自己或周圍同學在大學期間有過作弊行為,66.6%的受訪者感覺當前大學生作弊現象普遍。這個調查結果恐怕仍有很多“水分”,還有很多受訪大學生大概不好意思承認作弊;而這個結果倒不算什麼,真正可怕的是:54.3%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考試作弊不誠信。啥意思?也就是說,另外快一半的大學生并不覺得考試作弊算什麼。

  當這麼多久經考場的人,非但對作弊不反感,反而處心積慮跪求洩題,并在求得後踐行互聯網共享精神,就不難想象洩題背後是個怎樣的“市場”。相比替考作弊、高科技作弊之類,洩題作弊不了了之的概率最高。因為前者查起來相對容易,後者卻把水攪得太渾了,不僅難於調查,組織重考的成本又太高,於是往往找幾個替罪羊了事。這一次洩題事件發生後,還會組織重考嗎?如果不會,調查的大餅恐怕就不會攤得太大,七年徒刑自然也就阻止不了慣性洩題。

  需要強調的是,正如倒票黃牛往往出在“內部”,考試洩題的罪魁禍首也極有可能就在教育部門的“內部”。要想七年徒刑能够震懾考試作弊,還需要很多的制度補齊。比如,凡洩題必須重考。這不僅是為了公平,更是為了調查能够放開手腳,不至於投鼠忌器。再比如,關注洩題應成考試組織者考前必做功課,而不是總要等到事後才去證實。

  因為是考試作弊入刑之後的頭一回,本次洩題事件最終將有哪些人“榮獲”七年徒刑,相當程度上將為今後的考試弊案樹立標杆。所以,相關調查務必要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交代。(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舒聖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