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高校靠改名奔一流是舍本逐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3 23:08:34


  一所地市級學院改名能引發多大效應?影響力絕對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近日,爭議不斷的瀘州醫學院於2015年6月改名為四川醫科大學後,又掛上了“西南醫科大學”的牌子,卻再度遭到相關人士反對。由此,引發了輿論和媒體對大學更名現象的持續關注。

  據報道,近年來,瀘州醫學院確實發展很快,但其辦學實力和影響力,尚不足以代表四川省、更沒有支撑起西南地區醫學教學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有專家向教育部建言,更名為“瀘州醫科大學”或“川南醫科大學”更為恰當。然而,這樣的結果想必是瀘州醫學院難以接受的,他們唯恐地域範圍窄的校名將其鎖定在“地市級”大學的定位上,不利於其未來發展。

  其實,這樣的擔心也許有些多餘。在國外,很多知名大學都是用當地地名、城市甚至個人的名字命名的,卻絲毫沒有降低其影響力和美譽度。如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從建校伊始就一直使用“麻省”與“學院”的稱呼,但其在專業領域的開拓創新和對人文精神的不斷追索,卻使它在世界乃至人類文明史上保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國內,高校改名熱卻一直高燒不退。據媒體盤點,過去20年,我國有一半高校在名字上動過刀,僅2008年至2013年5年裡,全國就有257所高校更名。更名規律不外乎在地理上搞圈地擴張,向更大地域靠攏;在專業上追求高大全,擺脫傳統行業形象;在後綴級別上,追求級別晉升。更名熱高燒不退,一方面與近幾年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猛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卻是其背後實實在在的“甜頭”在作祟。

  對此,人民日報評論說:“改名的背後,是功利心在蠢蠢欲動。”此話可謂一語中的,高校一旦改名成功,不但能帶來生源、學科擴容,在高校名錄的排位上升、政策傾斜資金支持增加等多項利好,甚至連校領導的級別都會隨之晉升。好處如此之多,就難怪那麼多高校對此前赴後繼、趨之若鶩了。

  然而,靠改名終究改不出一流大學。改名成功能使學校發展走些捷徑,卻終究作用有限。當前,我國大學建設的主要問題不是名字不够高大上,而是不能較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在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方面不如人意。因此,評價一所學校好不好的關鍵指標不是名頭有多響亮,而是是否能培養造就一批在各自領域有所成就、能够破解發展難題、提供可持續發展專業方案的一流人才。這樣的目標,是改多少次名字都難以達到的。

  因此,終日把心思用在改名謀利上,不如把精力放在改進校風學風、促進科研進步、提高教學質量上。改名不是目的,發展才是根本。舍棄了發展實力,而熱衷名頭響亮,對創建一流大學而言,真的是舍本逐末,其結果令人憂心。(來源:紅網 作者:巴桂茹)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