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誰害死了女學生徐玉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26 15:02:12


  近日,山東臨沂市一名家境貧寒的准大學生徐玉玉因接到騙子的詐騙電話,被騙走9900元學費。在當天傍晚與父親報警返回時,她傷心欲絕,鬱結於心,突然昏厥,盡管在醫院搶救兩天多,仍因呼吸心臟驟停離世。目前,當地警方正在對該案進行偵破中。

  關於騙子的新聞已屢見不鮮,然而,這則新聞還是引起了公衆震怒。人們的憤怒在於,無恥的騙子把魔爪伸向涉世不深的女孩,連困難家庭省吃儉用攢下的學費也不放過,我們仿佛可以聽到女孩傷心的哭聲和對這個世界的失望;人們的憤怒更在於,我們的個人信息一旦流入現實生活各個環節,就幾乎處於“裸奔”狀態,在我們不能確定的任何環節都可能被輕易賣掉,進而可能在未來某一天坑害到自己。

  徐玉玉的學費被騙走,緣於對助學金的渴求。她前腳剛接到教育部門發放助學金的通知,後腳騙子的電話就打過來。人們不禁要問,騙子的信息來自何處?在此類信息洩露行為中,教育、通信等部門是否有責任,是否有人擔責?

  在現有法律框架裡,對於信息洩露行為的懲處已有安排。如《刑法》對於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通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將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的,有明確的規定。2009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七)》,也明確“竊取或以其他方式非法獲取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依據前款的規定處罰”。不過,由於“情節嚴重”缺乏細化規定,導致在定罪量刑上有難度。另外,由於執行力度不理想,雖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指出,信息洩露最高可處50萬元罰款,但鮮有相關判例出現。

  回到本案,徐玉玉接到的詐騙電話為“171”開頭的號碼。目前,170/171號段涉及大量電信詐騙,已成千夫所指。雖然運營商可舉出一大堆理由推卸責任,但我們知道,只要運營商改變一下自己的逐利機制,不要只顧著賺錢,騙子就玩不出多少花樣。技術和辦法就在那,關鍵看是否去做。

  徐玉玉的悲劇,還讓人反思助學金等救濟機制的運行。除了受助者信息被洩露的嫌疑,當地教育部門的助學金發放手續是否過於繁瑣和官僚,才導致騙子得逞?這有待進一步調查。

  逝者已矣,留給這個世界的,除了感嘆號,還有大大的問號。如果樂觀一點估計,也許徐玉玉的死能在制度層面推進個人信息保護狀況的改善,但我們真不希望社會的每一個進步,都需要徐玉玉們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是一個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來源:南國早報 作者:柯銳)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