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別讓上海“房產新政”的傳言成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5 16:48:44


 
  當政策的出台失去了良好的信譽,其結果就是整個社會變得無所適從。人們基於自身利益,就會做出兩種選擇,有門路的就去尋找門路,提前獲悉信息,做到春江水暖鴨先知。而沒有門路的,則只能依賴“小道消息”的傳言,選擇寧可信其有。而在這樣的氛圍中,政策會被利用,被投機,被鑽空子。而作為政府部門執政基礎的公信力,也就難以捍衛了。

  而這樣的不信任、投機和鑽空子行為,會作為一種習得的文化傳遞出去,輻射到我們社會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商業市場還是社會生活,彼此間的冷漠和欺騙時有發生。比如這兩年互聯網大佬們的收購合并,都遵循了傳言、辟謠、成真的套路,這算不算是一種上行下效呢?而他們的目的,自然在股市。

  而這樣的輻射,已經傳遞到了國外,有不少旅居海外的華人或留學生,津津樂道於各種鑽當地法律政策空子的攻略。是外國人發現不了制度的漏洞?當然不是,歐美發達國家的制度,遵循了一系列的程序,公開透明,每個公民都參與到制定的工作當中,他們也深知這制度意味著什麼。制度難免有不周全的地方,而那些漏洞,則讓建立於信任基礎上的文化給彌補和規避了。

  制度經濟學認為,法制由內在制度與外在制度構成。所謂內在制度,指在一個社會中演化出來的觀念、習俗、禮貌、道德等行為規則,而外在制度則是由政府頒布的法律、規章、政策等行為規範。而外在制度有效運行,就需要內在制度相輔相成。如果公權力在制定政策時的觀念是暗箱操作和反複無常,而民衆在對待政策時的觀念是不信任和投機取巧。那結果就是,法律法規難以樹立起權威,而政府的公信力也被反複削弱。

  一個良好的社會,必然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政府的公信力、商業的信譽、民衆的信用,保障了社會和市場的正常運轉。而這三者中,政府是最初的撬動者,政府公信力為政策擔保,而政策則為社會和市場提供保障。那麼回到這個新聞,9月份已經到了,希望上海市住建委能够守住政策的一致性,然後,讓那些搶著離婚的市民們空忙一場。(來源:新文化報 作者:牛角)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