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賈敬龍案,讓輿論謙抑緩解糾結之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17 23:43:30


 
  11月15日,賈敬龍被執行死刑的當天,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的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就死刑複核向公衆進行釋法,回答了公衆關心的案件的很多事實問題。可見,有關案件的事實部分,只有親歷了庭審,審查了所有證據的法官才能回答,也才有權利回答。

  輿論對司法的謙抑還表現在輿論不能在偏見的左右下評判司法案件的是與非。賈敬龍案引發公衆爭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案件涉及了當下十分敏感的話題,那就是拆遷。很多人認定賈敬龍殺人情有可原,是因為他們天然地相信賈敬龍在強拆中一定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即使到賈敬龍被執行死刑之後,還有人在反複評說強拆之惡。

  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律是衡量一切善惡是非的標准。不是所有的拆遷都是惡的,也不是所有的強拆都是違法的。我國對拆遷和強拆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只要被拆遷人得到了合理的補償,也經過了合法的程序就不能把拆遷一律斥之為惡行。

  最高法刑庭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對這個問題也進行了解釋,他指出,舊村改造工程是經村民代表大會決定,并經市政府批准,統一規劃、統一實施。賈敬龍家也得到了合理的補償,組織拆除賈家舊房,并非村委會主任個人獨斷所為。

  拆遷是當下中國複雜的社會現實下極為棘手難解的課題之一。一方面,期待通過拆遷“一夜致富”是大多數普通國人的普遍想法,這是人性的弱點,很難指責;另一方面,面對拆遷難題,一些基層幹部簡單粗暴的做法也使這個難題更加無解。但在賈敬龍案中,最高法的法官也指出,村委會主任何建華的做法確有不當,但這不是賈敬龍藐視法律、肆意殺人的理由,也不能成為對賈敬龍殺人行為從輕處罰的情節。這也就說明,何建華的行為并不構成司法實踐中由於受害人有重大過錯而導致被告從輕減輕處罰的理由。

  這些年來,司法與傳媒的關系時時糾結,經過了多少案件的考驗,仍舊相互試探著底綫,按理說彼此都清楚邊界在哪裡,只是司法在日漸成熟,而媒體總是拒絕改變,一次次頑固地重複錯誤,這好似抗爭而且越發任性。也許輿論在司法面前保持一點謙抑,是讓彼此間關系不再糾結下去的出路。(來源:法制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