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一大清早,朋友圈就被一篇名為《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刷屏,一個父親“賣文”給女兒籌款,這是一篇深情款款、發自肺腑的動人文字,充滿著一個父親的愛意、悲傷和期望。但短短幾小時內,劇情發生反轉,有質疑醫藥費的,有質疑“帶血營銷”的,甚至扒出作者羅爾個人私生活進行譴責。而最讓人不堪的一個觀點就是,那些無腦捐款得了“聖母病”,上當受騙是活該!
真是豈有此理,說這樣的話,且不說這種智識的優越感讓人討厭,而對愛心人士的愛心潑冷水,甚至潑臟水,簡直就是可惡了。且不說,基於信息不對稱,一般公衆很難對一個事件的原委有透徹的了解,而出於樸素的情感和對慈善的本真的追求,對受助對象適當資助,無論如何都不是錯。哪怕事後證明被欺騙了,善意被過度透支了,也不該要求愛心來承擔後果。如果讓這種所謂的理性的冷血思維來主導,那原本就不發達的慈善之樹,就更加開不出艶麗的花朵了,只會越來越枯萎。
隨著相關部門的介入,媒體的深度調查,羅一笑事件已經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公衆面前。深圳社保部門第一時間進行輿情監測,發出的通告表明,當事人羅一笑的父親的文章,有嚴重的不實,隱瞞了自己的實際收入和承受能力不說,還誇大了羅一笑的治療費用。而媒體的調查和訪談,則證實了羅一笑的父母確實有三套房、兩部車,完全有能力承擔羅一笑治療的費用。不管其主觀上是否存在借營銷公號炒作的故意,但這種不誠實的態度,利用信息不對稱對公衆的煽情,都是不道德的。如此而引起捐助人的憤怒聲討,是其應該承擔的代價。
類似事件對南京人來說并不陌生。去年,南京就發生過一起被媒體稱為“詐捐門”的事件,甚至導致捐款人集體訴訟。而僅僅對當事人進行道德上的譴責,意義并不大。
這類事情對公衆的善意肯定產生了衝擊,如果再反抽捐款人無腦,則傷害更大。最有效的,就是反思,如何通過制度性的建構,來杜絕此類事件的一再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