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凱認為,盡管事故起因是自然災害,但根據我國的應急響應機制,因災死亡30人以上的,需要啓動“Ⅰ級應急響應”,在此種情形下,包括民政部等多部委需要介入。一些地方官員擔心在天災中,調查出“人禍”,因此會出現“瞞報”。而這一部分涉事官員,應當按照玩忽職守追究責任。新京報記者王煜李玉坤
故事 消失的親人
12月12日下午,遼寧省鞍山市岫岩縣牧牛鎮南馬峪村飄起了雪。
村民楊福珍的家在南馬峪村的最裡頭,一間二十多平米的主屋,房頂上蓋著鐵皮板,邊上幾根木棍支起半拉豬圈。跟當地傳統的兩間磚房一圍院的構造相比,她的家顯得簡陋。
她在這裡住了四年多,跟小兒子和8歲的孫女一起。“以前我家也有三間房,還有一個不小的雞舍。”楊福珍指向遠處山腳,一處隱約可見的破欄杆旁,四年前的那場洪水,在那裡衝走了她的丈夫於太銘,大兒子於學久和兒媳陳美玲。
沿著坡路兜個圈,山溝邊上的一片廢土堆,曾是村民付廣萍的家。跟楊福珍家相似,她家坐落在離山腳很近的地方,也幾乎是同樣一波山洪,將她的爺爺付德玉和奶奶辛世春卷走,連同房子一起。
被洪水吞噬的村莊
12月12日下午,楊福珍剛接到村幹部的電話,問起4年前的那場洪災。她擱下電話,裹上大衣棉帽沿坡路往上走,在當年丈夫、兒子、兒媳三人遇難的老屋旁愣著。想起四年前的“草草下葬”,楊福珍呵出一口氣,“沒想到,四年後死去的親人才被關注。”
看到“鞍山調查岫岩洪災瞞報”的新聞後,楊福珍關上了放了一天的電視,眯了一會兒。外面飄起雪,沒多久,這個位於遼東半島的小村落,就白成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