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臨汾之外,多少“酸霧”在潛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25 11:17:39


 
  而長年生活在臨汾的當地人,對於空氣中彌漫的酸霧,“往年可能只是視而不見。”謝紹東說。

最熟悉的污染

  在中國環境污染鬥爭史上,SO2是最熟悉的敵人。

  “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講環境問題,就一直在和硫作鬥爭。那時候叫消煙除塵,就是講煤煙排放的塵和二氧化硫多。”謝紹東回憶。

  從1990年代開始,SO2被視作大氣污染的頭號公敵。“八五”計劃期間,貴陽、重慶、臨汾、涪陵、安順等城市的SO2年均濃度為國家二級大氣環境質量標准(60微克/立方米)的5倍以上。

  在1995年,全國SO2排放量達到2370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根據世界銀行統計,由於當時城市污染為煤煙型污染,高水平的二氧化硫和煙塵共同作用,造成對人體健康的經濟損失約為950億元,占GDP的1.6%。

  酸雨是與SO2緊密關聯的二次污染物。SO2排放量持續增加使得酸雨迅速發展,由西南擴展到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大部分地區及四川盆地,年均降水pH值小於5.6的區域在1995年占到國土面積40%左右。

  1998年,原環保總局(即現在的環保部)劃定了“兩控區”,包括175個地市。“兩控區”方案提出了“十五”期間SO2總量控制目標、酸雨和空氣質量目標,同時提出了降低煤炭含硫量、控制火電廠SO2排放等一系列控硫措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