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產權變小產權”拷問依法行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10 16:16:42


  如果不是河北省三河市去年12月1日啓動的不動產統一登記政策,燕郊多個小區的居民不會察覺,自己的70年大產權竟然變成了40、50年,甚至一張“廢紙”……

  據新京報報道,近期該市下發《通知》,明確將全市土地登記、房屋登記、林地登記等不動產登記的職責整合到三河市國土資源局,成立不動產登記中心,負責承擔不動產登記具體業務。權利人依法辦理變更登記、轉移登記等不動產登記時,須更換新的《不動產權證書》。一些居民也由此得知,自己小區的土地性質并非住宅,有的是工業用地、有的是違章用地、有的是綠化用地等,由此導致不動產權證辦不下來。

  審視產權“由大變小”,其實問題還是出在之前的樓市亂象中。與近年來燕郊樓市快速發展相伴相生的是,樓市地產的亂象頻出。諸如以“文旅、休閑”或者“工業園區”等名義拿地,再超標多建住宅,縮水配套等現象,可謂層出不窮。正是因為不按規劃開發、私自變更宗地屬性的“地產亂象”,給今天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出婁子”,埋下了“伏筆”。

  雖然說,過去能拿到政府部門頒發的、貌似合法合規的房產證,但卻不代表這種權利就是“亘古不易”。由於攜帶著“不合法”的內在基因,一旦遇到“風吹草動”,這張先天不足的房產證還是會“現出原形”,最終利益受損的,還是那些趨利而動的買房民衆。

  根據《物權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房地產權屬登記有著嚴格的程序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此負有管理職責。為什麼工業用地、違章用地、綠化用地等也能變成“合法合規”的住房用地,而且是“一路綠燈”?如果個案孤例尚可忽略,但如此做法成為燕郊區域的普遍現象,足見管理之“失”,不可視而不見。

  地方政府沒有能够依法行政,是導致三河市一些小區房屋出現“大產權變小產權”的根源。導致的相關後果,三河市政府必須要承擔,而且要盡快解決。

  誠然,“此失”非“彼失”,難以歸咎於現任,但作為“新官”,也有理好“舊賬”的義務。對於被服務的民衆而言,房產是最大宗的“財產”,沒有一如既往的“恒產”,就不可能有安家立業的“恒心”;對公共管理者而言,也應借此時機,就之前的“過錯”行為,作出適當“彌補”,提出一攬子處理方案,既從利益上“予民以利”,更從政策上“亡羊補牢”,由此方能取信於民,以利長遠。

  最後,要對造成這種局面的三河市相關部門和官員進行問責,讓地方官員真正意識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來源:新京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