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對真相未明的悲劇,應節制我們的表達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22 13:58:36


 
  有兩點顯然值得反思:一者,不要輕易將對不守規則者的憎惡,投射到真相不明的極端個案中,并由此衍生出“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冷血判斷。“善惡有報”“出來違反規則,遲早是要還的”的解釋框架,有時是思維上的偷懶——它省去了對個體違反規則的情節輕重、應擔代價的具體分析。

  西班牙有諺語說:“死亡,即是無回應之地。”死是施予一個人的極刑,很多違反規則者或許應該為破壞規則買單,但遠不止於“罪大惡極”的程度,他們的死值得同情。很多人把他們設定為社會新聞醜角,讓其扛起所有對准“不守規則病”的輿論火力。罔顧尊嚴和生命永逝的悲劇,說某人的死是活該,是冷血的,也是給社會達爾文主義套上了“唯規則是論”的畫皮。

  二者,很多爆款文為搶占“第一時間”,在缺少足够多權威信息披露,就連如行凶者和受害人間衍生、升級過程都存疑的情況下,采取看似不易出錯的“弱者抽刀向更弱者”、“底層互害”等穩妥表達,但到頭來,依舊可能只是輿情“歪樓”的一個節點。

  很多時候,對於真相未明的悲劇,節制我們旺盛的表達欲,就是最好的表達。而確定性的事實,也該是公衆表達應有的基礎。(來源:新京報 作者:佘宗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