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共享單車押金監管不適用公交模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24 12:21:00


  2月21日,央視財經頻道《第一時間》欄目聚焦共享單車行業,報道了《押金不能直接退還數億款項缺監管》。報道中有用戶反映,押金充進去容易退起來難,在一充一退的時間差裡,共享單車平台會用這筆龐大的資金做什麼呢?這部分賬戶是不是處在監管的灰色地帶呢?澎湃新聞對此做了進一步詢問。

  有人認為應該借鑒公交卡押金問題。在部分城市,公交卡的押金用途已經公開透明。比如,要求將押金專款專用、專戶存儲,并必須定期公布押金餘額及利息收支。而押金產生的利息收入,應當用於公共交通卡普通卡采購、制作、發行、退卡維修等成本支出,不得挪作他用等。

  但是,共享單車的公共屬性與公交車有很大差別。公交車的運行雖然已經企業化,但其公共屬性仍是行政管理賦予的。而且政府對其給予了補貼。而共享單車則是市場自發的產物,不享受任何政府補貼。公交押金,更准確來說是一種預付費消費,不存在車輛損壞後的賠償問題。共享單車的押金,除了具備預付費功能之外,還兼具信用保障和賠償作用。這也是兩者的不同之處。

  有人分析,共享單車的利潤來源主要在於三個方面。一是使用者所支付的金額;二是利用共享單車做廣告產生的收益;三是利用押金做投資。目前的情況來看,第二種情況還處於探索階段。在這樣的現實之下,把共享單車的押金管得過死,可能并不利於其發展。

  有律師指出,對於共享單車,每個人所投入的押金數額并不大,即便經營不善,每個人的損失也在可以承受的範圍,社會危害性并不大。而且對於共享單車來說,還有相當數量的車輛可作為債權物。所以,做好共享單車押金的風險控制工作,還需准確把握一個度。(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關育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