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姚振華被罰:金融與實業關系需重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08 23:04:11


  在證監會、保監會主席雙雙發聲譴責“資本大鰐”後,2月24日傍晚,口頭警告變成事實層面的大招。保監會發布公告,稱對前海人壽有關違法案件作出行政處罰,對時任前海人壽董事長姚振華給予撤銷任職資格并禁入保險業10年的處罰。

  禁入保險業10年,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以前海人壽為主營業務崛起的寶能集團要在一段時間內收緊主業,資金鏈將面臨極大挑戰;意味著姚振華這位曾經的民間險資大佬,要在很長時間內被迫告別其投資生涯。這類處罰對以企業家為核心的民營企業寶能——哪怕其金融資本規模驚人,震懾力都堪稱巨大。

  兩年前姚振華和王石的纏鬥,直到去年年底還勝負未分。從當時的盤面看,王石作為職業經理人,在面對資本進入時應對乏力、棋輸多招。而在看似拿下萬科後,寶能沒有停止舉牌優質公司的步伐。在寶能與格力的對峙中,盡管董明珠和姚振華雙方看起來實力懸殊,但對於實業的不斷鯨吞,使得寶能無法再自辯為單純的財務投資者。惡意收購的指摘將其推上風口浪尖,杠杆化的資金操作,也使其成為監管的重點關注對象。

  寶能只是前兩年那一波險資舉牌中的典型代表。在過去的數年間,A股掀起了一場金融資本舉牌上市公司的風潮,2015年僅A股市場就有9家險企參與31家上市公司舉牌,2016年則有7家險資舉牌了14家國內外上市公司。

  作為財務投資者的舉牌,無可厚非。但確實存在少數保險公司頻頻舉牌和開展收購行動,是帶有惡意的,蠶食了實業,也誤導中小投資者的情況。特別是有少數保險公司快進快出,不斷“割韭菜”,這是保險資本觸發監管痛點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險資來源一般以保費為主。一旦保險企業在舉牌過程中過度使用杠杆,產生的金融風險就不僅僅止於證券市場,更會蔓延到保險甚至銀行領域。

  因此,對於險資進入資本市場,加強監管是自然而然的傾向,雖然眼下的節點易引來遐想,但這是必然態勢。一是防範金融風險的需要,二是為了保護優質上市公司免於面對“門口的野蠻人”恐懼。畢竟,那些能通過審核進駐中國資本市場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實體經濟中的佼佼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