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花謝“裸條貸”:她的死,可能不是因為虛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18 16:54:34


 
  不過,信用卡辦理的高門檻、信保難度使得大學生難以輕鬆獲得銀行的正規信貸體系保護,而伴隨著快速生長的互聯網電商購物,過度的消費需求使得大學生迫切地需要另外一種低門檻的信貸模式,“校園貸”便應運而生。

  2014年,出現“校園分期”,他們先從iPhone等大學生鐘愛且有點“買不起”的商品切入,結合電商、地推和分期付款的優勢,短平快地迅速在全國大學蔓延。分期樂,趣分期,愛學貸等“校園貸”快速興起,各類“校園貸”平台紛紛創辦。曾有統計顯示,2016年面向大學生的互聯網消費信貸規模已突破800億元。這一規模在2015年才260億元。大學生收入少,但對數碼產品、旅游、娛樂方面的需求大,更容易接受信用消費、分期付款。“校園貸”平台抓住了大學生的這些需求,在校園內大力推廣。但近一年多,頻頻出現了黑代理、裸貸等“校園貸”陷阱,一些大學生因此成了受害者或是犯罪者。

  2016年,網絡借貸平台“借貸寶”的一份“裸條”8.75G壓縮包在網上流傳,其中包含了167名女大學生的裸照及視頻,瞬間把非法“校園貸”等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一時間輿論一片嘩然。

  在當時,輿論普遍認為,助力非法“校園貸”橫行的是不少大學生因愛慕虛榮,相互攀比等心理,而形成的高消費行為。在2016年12月6日,中青輿情監測室就曾發表《“裸條”背後,需要的不只是一句“活該”》,在對當時的輿論場進行抽樣分析時,面對借貸寶引發的“裸條”事件,對當事人表示出“不同情”的聲音占比達三成多。嘲諷打趣的聲音多,同情理解的聲音少。其原因,在當時諸多的網民評論中,所找到的答案是“這些女生咎由自取”。

  但這種“恨鐵不成鋼”的論調,掩蓋了“另一面”。

拿什麼拯救你,深陷“校園貸”的大學生

  與借貸寶事件中的諸多當事人借貸原因不同的是,據此次事件當事人的輔導員陳老師描述,該女生在做代購方面的微商生意,可能因為虧了錢,從而走上“校園貸”,最終越陷越深。而在此前,針對“校園貸”,校方有多次強調風險,但因“校園貸”滲透非常大,防不勝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