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107篇論文被撤,又是同行評議造假惹的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5 16:15:27


  大規模撤稿、中國作者、同行評議過程造假、第三方機構操縱,由這些關鍵詞構成的施普林格出版集團4月20日的聲明,除了一次性撤銷發表在《腫瘤生物學》上的107篇論文這個創紀錄的數字,并無新意。

  從2015年起,中國作者被國際期刊大規模撤稿的事兒年年有。“為什麼這次數量如此之多?”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細胞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編輯總監彼得•巴特勒(PeterButler)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虛假同行評審曾導致2015年和2016年的論文撤稿,其中涉及《腫瘤生物學》。此次撤稿并非出現了新的違規情況,而是期刊進一步人工核查所發現的結果”。

  短期內還會有更多由於同樣原因被撤回的論文嗎?彼得•巴特勒表示:“我們的調查比較徹底,確信已較好地掌握了整體情況,但仍無法排除這種可能。”據悉,《腫瘤生物學》2016年底已改由新的出版方賽吉出版。作為老東家,施普林格此次發聲,可以看做是對過去問題的一次了斷。

  國際通行的基於誠信的同行評審機制會有所改變嗎?彼得•巴特勒說,由作者建議同行評審人是許多期刊認可的做法。《腫瘤生物學》發表論文所需的同行評審流程,遭到了假冒同行評審報告的蓄意破壞。論文提交的評審人建議中,使用了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假冒了評審人的電子郵件地址,這讓編輯以為文章發送給了真正的評審人。

  “同行評審流程是保障科研質量、誠信和可重複性的基石之一。”彼得•巴特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一制度本身并無漏洞。不過,同行評審流程如評審人的篩選等,可以更加嚴格,他們已著手強化評審人驗證流程。

  他介紹,施普林格已經投資,并將繼續投資開發更多用於評審人身份驗證等先進系統,以防範今後發生類似事情。“在進行這些工作的同時,我們還要求提供更多信息,如單位名稱、以機構名稱結尾的電子郵件地址、ORCID/SCOPUS數據庫身份號碼、發表文章列表的鏈接等。在作者方面,我們已開始執行一個新的功能,該功能可自動提示論文修改前後的作者變化。為了檢查剽竊及包括在稿件中的倫理聲明,我們將在改進後的新工作流程中納入稿件篩查的服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