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斬論文利益鏈 要道高一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5 17:53:11


 
  當然,“太好騙”也說明出版機構審核把關不嚴格。吃一塹長一智,如果不是那種以經濟利益為目的、與第三方機構勾結的“掠奪性期刊”,就理應在今後嚴格把關,別再讓技術含量很低的騙人手段得逞。

  至於想出各種招數幫人發表論文的“學術掮客”,相關部門必須加大調查和打擊力度。交得起版面費、中介費、好處費的人才發得起論文,這讓真正專注於做學問的學者情何以堪?某些期刊、中介的手段魔高一尺,就需要監管與處罰力度道高一丈。

  不過,歸根結底這些亂象可以說還是在給“論文至上”的問題敲響警鐘。有些單位在職稱評定時,更注重的是論文的數量和形式審查,而不是質量,這就讓一些人走捷徑走上了歪路。此外,對高校教師的評價本應更側重於教學本身,倘若論文數量也占了很大的分量,這又是否合理呢?

  論文造假、學術掮客和期刊借機斂錢并非中國的特有現象,但學術評價體系如果不能更完善、更科學,我們的情況就可能會更嚴重一些。就像“剽竊監督”網站編輯林賽•韋恩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事實表明,中國研究人員可能成了一些論文槍手公司與“洋野雞”雜志或出版商“有意識的目標”。(來源:法制晚報 本報評論員:龐嵐)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