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好日子養出弱孩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18 16:41:42


  中學生運動會紀錄“沉睡”40年無人破、高中班裡引體向上少有人達標、體育課長跑改短跑……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中小學生身高、體重等身體指標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體質下滑引發“好日子養出弱孩子”的擔憂,被廣泛關注。

觀念變了 年輕父母更注重孩子運動

  孩子們的身體越來越弱了?也許從統計上說的確如此。但隨著年輕一代父母成為家庭教育的主力軍,我反而看到越來越多的家庭擺正了對於體育運動的認識。學習成績很重要,但愛運動、身體好更重要。

  首先,是社會大環境變了。不管什麼年齡,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健身。不是我誇張,就連身邊那些以前從來不運動的朋友,如今也成了馬拉鬆的愛好者;還有一些上學時連八百米都跑不完的女同學,如今也常去健身房報到——無他,就是因為當前社會對於成功的定義變了,事業成功是一方面,身體不好、精神狀態不好同樣不“成功”。

  其次,隨著80後成為養育孩子的主力軍,這一代人就是在巨大的學習壓力下成長起來的。他們深知應試教育對孩子運動時間的擠壓,因為他們自己就是這麼過來的:尤其到了中學階段,不僅休息時間打個籃球、踢個足球跟做賊似的要避開老師,連體育課都漸漸成了擺設。作為一名80後爸爸,我可不想這一切在我的孩子身上重演。與此同時,更為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不管是哪種教育理論,都充分肯定體育對孩子的身體和精神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某種程度上說甚至比知識教育更具基礎性意義。自身體驗加上教育理念的雙重作用下,年輕父母普遍對孩子的體育運動更加關心。

  一個可喜的現象是,雖然學習壓力還是很大,但我身邊的父母都在想方設法讓孩子多運動。盡管每個人的出發點可能不同,但對運動的重視是一致的。比如有的媽媽希望孩子有一個好視力,嚴格堅持讓孩子每天戶外活動一小時;有的朋友希望孩子多交朋友,提高社交能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就讓孩子多參加足球籃球這樣的團體運動……運動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只有家長自己先轉變觀念,孩子才能“強”起來。 張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