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神鋼醜聞”折射日本制造業式微
http://www.CRNTT.com   2017-10-18 16:07:15


  近日來,日本神戶制鋼數據造假一事鬧得沸沸揚揚,相關報道幾乎占據日本各大媒體的頭條。總體來看,此次事件可以用“始料未及”“難以置信”“前所未有”等關鍵詞來形容,這從側面說明此次事件的突發性和危害性,或許可以算是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大敗筆。從更深層次視角來看,此次事件還暴露出日本企業及整體制造業的失勢與式微。

  第一,此次事件的發生再度暴露出日本企業在推動自身改革發展問題上抱殘守缺、不思進取的弊病。作為這一問題的突出表現之一,制度改革的滯緩成為近年來困擾日本企業發展的首要問題之一。比如說,“年功序列制”和“終身雇傭制”是戰後日本企業管理模式的標志性創新,也是推動日本企業在戰後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實現持續發展與進步的制度性因素。盡管如此,隨著泡沫經濟的崩潰以及全球企業競爭的加劇,上述的兩大企業管理制度卻被多數日本及國際學者視為阻礙日本企業改革創新的主要障礙,更是影響日本經濟正常複蘇的制度羈絆。近年來,隨著日本企業整體生存壓力的加大,企業管理方面的制度性改革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逐漸拋棄或改進了“年功序列制”和“終身雇傭制”的實施方法,但在絕大多數日本企業、尤其是具有“航空母艦”規模的大企業內部,相關情況并不見好轉,企業管理的制度性改革仍停留於水面上的“波瀾壯闊”,始終難以撼動利益分割的核心層面。

  第二,此次事件再度折射日本制造業整體競爭力日漸式微的現實窘境。衆所周知,經過長時間的資本投入與研發積累,日本企業在技術競爭力領域具有顯著優勢,但這些既有優勢僅集中在“存量”方面,而就“增量”而言,日本企業并不突出,甚至與其周邊國家相比,個別領域的技術競爭優勢已轉變為相對劣勢。盡管如此,日本企業仍固守“吃老本”的狀態,也不顧“老本”底子越來越薄的客觀現實。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日本人口結構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現實困難,而勞動力的減少和勞動效率的降低直接引發生產成本的飈升,後者進一步加劇了 日本企業的競爭壓力和生存難度,并迫使部分企業陷入江河日下的頽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