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治“城市病”需質量良藥
http://www.CRNTT.com   2018-01-13 22:46:08


 
  存在質量問題,災情發生就屬於“人禍”了。合肥公交站台被積雪壓塌,其實就暴露出其中的“人禍”的屬性。坍塌的合肥BRT公交站,相比於普通站台,其造價更高,施工質量也有更高要求。而且,這些公交站台才剛剛建成一年。據悉,在這些公交站台2016年5月開標施工後,建設單位曾因施工進度緩慢,被主管部門以管理不到位處罰,并予以通報批評。通報提到,“後續加快施工進度,又好又快完成剩餘工程量。”就眼下來看,建設單位是否按照通報要求“又好又快完成剩餘工程量”,要打一個問號。

  其實,自然災害因人為因素而損失加重的問題還有一些客觀原因。比如,我國南方的氣候條件與北方有很大的不同,鋪設水管的抗凍標准因此也會有一些不同。同樣,中國內地城市建築的抗震標准要比日本低許多,因為日本地震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很高。在通常情況下,標准差異具有合理性,但是,當標准差異的客觀依據發生變化時,其合理性便會隨之降低。不管是出於概率統計考慮,還是出於經濟成本考慮,對標准進行適當調整,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如果北方水患增多,則必須提高其“防汛標准”;如果多雨的地區森林火災頻仍,則必須提高當地的“防火標准”;而南方諸省冰雪常襲,提高南方的“防寒標准”亦成為必然。

  不斷增多的教訓使得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我們的城市建設,加強質量意識,提高質量標准。必須通過完善城市建設中與質量相關的各種制度保障和機制架構,并在此基礎上增強危機意識,做到未雨綢繆、謀定後動,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天災雖難躲,人禍卻可避。如果說在已經發生的自然災害中,我們損失慘重,這是我們要償還的“質量債務”,那麼從現在起,就必須改變城市建設中存在的“重表面、輕內在,重形象、輕功能,重短期、輕長效”的錯誤觀念,強化決策者以人為本、質量為基的城市發展理念,克服盲目的投資衝動,注重城市發展的長遠效益。否則,舊賬未還,又添新債,重重債務纏身,一遇突發情況,難免周轉不靈。要知道,一座高質量的城市不僅需要外表的華麗,更應該是能抵擋自然災害,能給市民以足够安全的城市。(來源:中國質量報 作者:胡立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