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怒懟“高鐵吃泡面”折射邊界意識淡薄
http://www.CRNTT.com   2018-03-14 17:31:17


  近日,一條男子高鐵吃泡面被女乘客怒懟的視頻引發熱議。女子情緒激動,言辭激烈,大聲斥責該乘客,稱高鐵上有規定不能吃泡面,質問其“有公德心嗎”“沒素質”。視頻曝光後,該女子回應稱,因自己的孩子對泡面過敏,曾跟這名男子溝通過,但對方執意不聽,她才發洩不滿,并稱男子拍視頻上傳已侵犯了她的隱私權和名譽權,將采取法律手段。12306客服人員表示,高鐵、動車上一般不賣泡面,但沒有規定高鐵、動車上不能吃泡面。

  高鐵屬於密封性較強的空間,每名乘客都有維護高鐵內秩序,不破壞該空間內空氣質量的義務。這也是乘客作為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品質。但是,在高鐵沒有明確禁止食用泡面等食物的背景下,以影響自己或孩子為由阻撓他人食用某種食品并厲聲斥責,恐怕也超出了權利邊界。當人們在公共場所活動時,不宜過分幹涉他人權利,這樣才能構建和諧美好的公共秩序。

  一般來說,個人的權利便是他人的義務,任何人不得隨意侵犯他人權利,這是每個公民得以正常工作、生活的基本條件。如果權利可以被肆意侵犯而得不到救濟,社會將無法運轉,人們也沒有幸福可言。如西諺所說,“你的權利止於我的鼻尖”,“你可以唱歌,但不能在午夜破壞我的美夢”。無論何種權利,其能够得以行使的前提是不影響他人正常生活,不違反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超越了這個邊界,權利便不再為權利,也就不再受到保護。

  在“男子高鐵吃泡面被怒懟”事件中,初一看,吃泡面男子可能侵犯公共場所秩序,被怒懟乃咎由自取,其實不盡然。雖然高鐵屬於封閉空間,但與禁止食用刺激性食品的地鐵不同,高鐵運營方雖然不建議食用泡面等刺激性食品,但并未作出禁止性規定。由此可見,即使食用泡面、榴蓮、麻辣燙等食物可能產生刺激性味道,讓他人不適,但是否食用該食品,依然取決於個人喜好,他人無權隨意幹涉乃至橫加斥責。這也是此事件披露後,很多網友并未一邊倒地批評食用泡面的男子,反而認為女乘客不該高聲喧嘩。

  現代社會,公民的義務一般分為法律義務和道德義務。如果某個行為被確定為法律義務,行為人必須遵守,一旦違反,無論是受害人抑或旁觀群衆,均有權制止、投訴、舉報。違法者既會受到應有懲戒,也會受到道德譴責,積極制止者則屬於應受鼓勵的見義勇為。如果有人違反道德義務,則應受到道德和輿論譴責,并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責任。如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脫掉鞋子、隨意插隊等。此時,如果行為人對他人的勸阻置之不理甚至行凶報複,無疑要受到嚴厲懲戒。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