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愛心媽媽”成嫌犯:讓愛心的歸愛心,法律的歸法律
http://www.CRNTT.com   2018-05-08 16:37:25


 
  不過目前來看,由於案件尚在進一步調查中,李利娟是否涉嫌收養被拐賣兒童,是否涉嫌擾亂社會秩序、存在敲詐勒索行為,還需要司法機關亮“實錘”,給出實在、確鑿的證據。

  愛心村取締後,武安當地媒體刊發《從冰山一角看“愛心媽媽”李利娟的兩面人生》一文,列舉了多項李利娟涉嫌敲詐勒索的事實,一時輿論嘩然。官方的這份通報,是對輿情的及時回應,但從法律程序上講,其中披露的內容是否即是李利娟違法犯罪的事實,必須經由司法機關最後認定;而李麗娟,也還有提出申辯的權利。

  “生在人世間,你我皆凡人”。人無完人,做了很多好事,也幹了不少壞事,這樣的人很多。善舉應該肯定,罪行也該懲處。我們希望,當地公、檢、法部門能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不放過一個壞人,也不冤枉一個好人。

  自李利娟1996年開始收養第一個孤兒,之後16年,是她以個人力量填補了本應由政府部門兜底的空白,這一點無可否認,因為武安公辦福利院直到2012才建成。從這個角度看,讓愛心的歸愛心,法律的歸法律,既不能因為一個人做過善事,就不依法問罪;也不能因為一個人犯法了,就否定其曾經做過的善事。

  李利娟事件後,最受傷的可能還是民間慈善的形象和信心。民間收養行為當然需要規範,但也不能一概否定,如何引導和支持民間慈善事業規範、有序發展,讓社會愛心不再“跑偏”,仍是需要思索的。(來源:澎湃新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