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最高法支持消費者維權 “全額罰息”將明顯失去合法性
http://www.CRNTT.com   2018-06-11 11:53:30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信用卡部分還款之後消費者存在“全額罰息”的困境。近日,最高法公布《關於審理銀行卡民事糾紛案件若幹問題的規定》(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擬支持消費者訴訟中主張“作額計息”的訴求。

  征求意見稿尚在公開征求意見中,一些媒體評論歡呼最高法要“叫停”銀行“全額罰息”了。“叫停”是一個誤解,但從征求意見所釋放的信號來看,“全額罰息”將明顯失去合法性。

司法實踐開始否定“全額罰息”

  全額罰息是指在還款最後期限超過之後,只要沒有全額還款,發卡行都會對持卡人按總消費金額計息。在征求意見稿,最高法給出兩個備選方案:一、直接支持“已還最低還款主張按剩餘還款計息”。二、如果銀行“未盡到合理的提示和說明義務”,則“全額計息條款”無效;如果銀行已經“合理提示”,但持卡人已經還款90%以上,可以按剩餘金額付息。

  很多人馬上想起近年發生的一個相關案例:央視《今日說法》主持人李曉東2016年3月刷建行信用卡消費18869.36元,因綁定自動還款的儲蓄卡餘額不足,剩69.36元沒還清,10天後產生317.43元利息。李曉東認為建行“全額計息”規定不合理,遂將建行告上法庭。一審敗訴。2018年1月,北京二中院作出二審判決,認為建行用“全額計息”計算的賠償數額過分高於持卡人違約造成的損失,應予以適當減少,判令返還多扣的253元。

  對於銀行“全額罰息”的做法,近年法院既有判持卡者敗訴的,也有支持持卡人權利主張的。雖然中國不是判例法國家,但支持持卡者權利訴求的案例出現并有增加之勢,這意味著司法實踐對“全額罰息”的否定態度傾向性越來越明顯。

新規定以訴訟為前提

  從最高法近日公開征求意見的二選一規定來看,司法對“全額罰息”的否定或限制態度非常明顯。應該說,這種擬出台規定順應了社會呼聲。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