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降價三五元,景區不臉紅監管也該“紅臉”
http://www.CRNTT.com   2018-09-27 23:46:57


  “十一”黃金周臨近,景區價格又成了關注熱點。此前,發改委要求各地全力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據統計,截至8月29日,全國已有157個景區出台了門票降價或免費開放措施;“十一”黃金周前,還有157個景區將出台措施降低門票價格或免費開放。

  不過,根據新華社的調查,截至目前,在已降價或擬降價的314個景區中,降價幅度3%以上的為29個,部分景區降幅不到5%;有的僅降3元,個別景區通過各種手段明降實不降,算下來只降1元;有的景區能拖就拖。“假摔”式降價成了部分景區的寫照。

  究其原因,除了景區管理者自身面對黃金周的漲價衝動,現行價格機制對不合理定價行為約束不够外,更重要的是,景區還承擔了一些“額外負擔”,包括景區外資源保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維護等開支,甚至還有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開支等。收費捆綁造成了景區自身不堪重負,只得將成本轉嫁給游客。

  不僅如此,漲價口子的放開,不僅帶來門票的持續上漲,還形成了漲價一條龍,從景區旅游商品、餐飲、住宿乃至停車費之類,各個環節都會隨之效仿,游客的錢包被一再掏空,獲得的卻是高收費低質量的服務,也難怪有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用腳投票,在包括黃金周在內的節假日選擇在家休息,或出國旅游。

  面對景區“偽降價”需出台綜合治本舉措。必須看到的是,部分景區目前的經營,表面上看已經進入市場開發程序,但實際上依然是政府主導制。各類景區管委會一是對景點資源實行排他性管制,二是掌握了價格標准的絕對控制權。

  可以看出,目前國內景點經營的關鍵問題在於其兩栖混雜身份,造成公益性與市場性的雙重喪失,景區價格上漲本質上是壟斷下的非市場行為。必須對此進行全面厘清,讓景區經營踏上市場開發與政府監管并重之路。

  景區經營首先要剝離過多的政府管制與地方保護主義色彩,在經營權上進行全面性的市場開放,通過吸納更多的競爭者,讓服務意識更到位的市場開發主體負責管理,并且采取“能上能下”的市場淘汰機制,定期對景區服務質量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決定現有經營者繼續“上課”還是讓位。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