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村民走出“懸崖村”不是扶貧的終止
http://www.CRNTT.com   2020-05-18 17:16:37


 
  像“懸崖村”這樣需要實施易地扶貧的貧困村落,大涼山地區就不止一個,全國就更多。每一個貧困村落的搬遷,都不是簡單的“蓋房”和“搬家”。輿論為之歡呼的同時,也要清醒:移得出,只是邁出了第一步,能否穩得住,才是村民徹底融入現代社會的更關鍵問題。

  報道說,當地政府在搬遷點附近創建農業產業園和開發公益性崗位,為易地搬遷群衆提供家門口的就業崗位。同時,還為搬遷村民提供就業指導培訓,引導勞動力外出務工,并按照務工地距離和務工時間的不同,給予不同級別的交通補貼和穩崗補貼——“輸血扶貧”與“造血扶貧”同步進行。從長遠來說,造血扶貧的成效,是決定“懸崖村”易地扶貧後能否穩得住的關鍵。

  換句話說,村民走出“懸崖村”,并不意味著扶貧的終止,而是扶貧方式由“授魚”到“授漁”的轉折點的開始。

  而村民搬出“懸崖村”,也不等於告別“懸崖村”。懸崖上的村子,不適合日常生活卻具有獨特的旅游資源,有些村民早已在接待旅游服務中獲得收益。村民已探索出一條依靠旅游業的脫貧路徑,整體搬遷後,進一步發展壯大“懸崖村旅游業”,將“懸崖村”作為一種文化遺產保留下來,實現扶貧與發展同向而行,也是值得探討的。

  實施易地扶貧,除了財力與資源問題,有些村民故土難離,也是一個難點。而貧困村落的旅游和歷史文化價值若能得到開發利用,村民搬遷不意味著告別、斷根,不但能使搬遷更順利,還可以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既解決生存、脫貧問題,也體現出人文情懷,達到易地扶貧的理想境界。(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馬滌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