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晦澀”作文得滿分引出的寫作議題
http://www.CRNTT.com   2020-08-05 17:43:06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鑒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還有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

  見過了太多少年老成、故作高深的高考滿分作文,遇到這篇真正的“神作”,很多人反倒有點茫茫然不知所措了。“看不懂,所以瞧不上”是一種致命的自負,“不知道寫的什麼,請收下我的膝蓋”則又太過輕佻戲謔。

  文字審美本就是高度主觀的事項,個體的知識背景、學術涵養,決定了看待和解讀一篇文章的方式。同一篇作文,有人將之捧上神壇,有人斥之一文不值,并不奇怪。充斥爭議、評價兩極的《生活在樹上》,所牽出的恰是有關寫作的一些根本性議題。

  應該說,自古以來,漢語寫作就存在著兩個傳統,一者艱深晦澀,一者通俗易懂。兩股文風互不相讓,此消彼長。近代以來,“白話寫作”漸成主流正統,甚至成為必須的選擇,在此大背景下,《生活在樹上》因其用詞生僻、行文拗口,被網友指責故弄玄虛、裝神弄鬼并不奇怪。

  但實際上,這種“立場先行”“文學問題道德化”的評判邏輯,從根本上說也是不公允的。文有優劣之分,還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絕不是說繁複、怪異之文,就必然低人一等。

  辭藻華麗,字意古奧,從不是一篇文章的原罪。《生活在樹上》難能可貴的一點在於,其中的生僻字詞、學術術語、哲學語言都用對了,并不存在穿鑿附會之嫌。甚至可以說,通篇來看,本文邏輯自洽,論述嚴密,通篇非但不生澀堅硬,反倒一氣呵成,流暢自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