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武則天她媽在欽州?鬧劇之下有幾分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20-11-23 22:32:02


 
  因此,一直以來全國不少地方都在想辦法爭取“文化符號”,只要是能捕風捉影的事情,當地就會把它刻意擴大化、學術化,賦予它充足的文化色彩——哪怕這些“文化”是完全經不起推敲的,是在學術文化專業領域站不住腳的。

  就像近年來頻繁上演爭奪名人故裡的鬧劇。這些名人,既有歷史上真真實實存在的名人,也有宗教、小說、神話故事中出現的名人。從早前的四地爭搶曹雪芹,五省七地爭二喬,兩國四地搶李白,到一些地方爭搶西門慶、潘金蓮等虛構角色,爭奪孫悟空及其哥哥等虛幻之物……各地幾乎都拿不出什麼有力證據,比的無非是哪個嗓門大、臉皮厚而已。

  說到底文化研究不過是幌子,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利益訴求才是根本。在這個文旅融合的時代,文化旅游成為當前城市旅游業的時尚,而作為具有高知名度、美譽度的歷史文化名人,正作為一種稀缺性旅游資源在城市旅游品牌建設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名人故裡之爭的背後,是利益驅動下“遺產經濟學”的精細打算。有些地方把歷史名人當成“搖錢樹”,打著傳承文化的旗號爭奪名人故裡,實則是要借助歷史名人的響亮名頭來振自個兒的聲威,達到開發利用之目的。

結語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所有的史詩,都與人有關,都由人寫就。我們追尋前人的足跡,是為文而化之,繼往開來。那些璀璨的華章和精彩的人物,是根植於我們民族血脈之中的文化傳承,是烙印於我們民族基因中的文化自信。

  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只知一味去“蹭”歷史名人光環,搞出諸如“武則天她媽”之類的荒誕創意,把名人當噱頭,而毫無知古鑒今的覺悟,那麼即便打著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旗號,也毫無意義。

  待名人流量消耗殆盡,獵奇和群嘲一并散去,大笑過後,只是一地雞毛,不見半分文化。(來源:界面新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