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嚴管就是厚愛
http://www.CRNTT.com   2021-02-02 18:03:53


  一直以來,很多學校回應學生使用手機,均采取了嚴禁嚴查的高壓態勢。但要厘清的是,以往此類舉措的依據,往往是“校規校紀”,也即學校“自主管理權”的延伸,這不可避免會衍生一系列問題。比如說,“手段簡單粗暴”“侵權越界失控”,不少學校動輒祭出“砸手機”“沒收手機”的大招,最終有理變沒理;除此以外,現實中這類措施所遭遇的民間質疑和法律挑戰也很多,這客觀上束縛了校方的手腳。此番,教育部重磅發聲,終於有望一錘定音。

  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從不缺理由。無論是基於保護視力、防止網絡沉迷的考量,又或者是為了讓學生安心學業、促進身心健康,把手機擋在學校之外,都理當如此、早該如此!特別在社交媒介、短視頻、直播、網游大行其道的當下,智能手機之於學校場景、學生人群無孔不入的滲透,已然對學校日常的教學、管理秩序構成了不小的影響。在此背景下,繼續讓基層學校自己出頭、自己負責、做自選動作,必定是不合適的。主管部門,有義務闡明態度、統一要求。

  圍繞“學生手機管理工作”這件“小事”,教育部專門印發文件,這是很少見的。這份《通知》除了直截了當明確“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准帶手機入校”,還事無巨細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細則。對學生而言,這既是“約束”也是“保障”,諸如設立“校內溝通電話”“班主任溝通熱綫”等,一定程度滿足了學生和家長通信聯系、信息獲取的需求;而對學校來說,這既是“賦權”也是“規範”。“嚴管手機”有了法規依據的力挺,與此同時“亂作為”的空間則被極大壓縮了。

  事實上,很多國家早已立法在禁止中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類禁令的適用對象,往往限定為是“智能手機”或者是“帶上網功能的手機”。與之相較,教育部新近發布的《通知》,還存在著一定的模糊性。試問,“電話手表”或者傳統的“功能手機”,該如何定義?是“一視同仁”還是有必要區別對待?這實則有賴於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進一步給出具體的解釋和說明。

  嚴管也是厚愛,對於中小學生使用手機,教育部及時出手,值得肯定。只是,從邏輯自洽的角度審視,有效區分并分類處置學生群體的基礎通信需求以及“娛樂消遣社交”需求,或許才能讓這一新規更加完善和適用。(來源:寧波晚報 作者:然玉 本文略有删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