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未保法“偏心”是對孩子應有的尊重
http://www.CRNTT.com   2021-06-03 19:06:37


 
  在之前的一些司法實踐中,不乏保護人的身影,卻很少聽到孩子的聲音。這種尷尬的現狀,與傳統觀念不無關系。孩子往往被認為是父母的“附屬品”,因為他們既沒有經濟能力,也沒有社會生存的本領,所以不被看作是獨立的個體。所以,在涉及他們切身權益的事宜上,成年人缺乏對他們意見的傾聽。這種觀念投射在立法和司法,就表現為保護措施“琳琅滿目”,卻沒有孩子發聲表達之處,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一個文明的社會,理應尊重每一個個體,傾聽每一個個體的聲音。任何孩子都是社會的一分子,都是未來的主人翁,即便是再年幼、再柔弱,都應得到尊重。如果連孩子被傾聽的權利都被“忽視”了,還如何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呢?未成年人保護法將尊重與理解嵌入立法的字裡行間,寫就的是一個大大的“人”字,閃耀出以人為本的法治光芒,也體現出立法理念的進步。

  一部尊重未成年人、傾聽未成年人的新法,用法律守護“少年的你”,為立法保護注入了更多的文明基因。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隨著國家立法的與時俱進、日臻完善,未成年人權益得到越來越有力的保護,未成年人也將在法律的堅強守護下,更加安全健康地成長。(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劉婷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