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雙11”都是一場消費的狂歡和盛宴。隨著今年“雙11”的到來,商家和消費者的熱情持續高漲。同時,“雙11”也是社會治理的一場大考,商品的質量、商家的誠信、物流的速度、執法部門的監管等,都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在今年“雙11”臨近前,為營造良好的購物法治環境,《法治日報》記者就短信電話促銷、折扣滿減優惠規則、直播帶貨等社會熱點話題進行調查采訪,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 多位受訪者說,這兩年來,感覺越來越多的電商以發送短信的形式告知店鋪的上新情況、優惠活動等信息,節點前的短信轟炸已經成為常態。一些商家還開始采用打電話的方式推銷,讓消費者不堪其擾
● “雙11”等重要節點,商家希望通過發送營銷短信的方式吸引用戶,同時市面上有非常成熟的產業鏈進行短信群發服務,為商家提供便利,“一拍即合”。群發一條短信往往不到5分錢
● 政府和企業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建立預警監測、防範攔截等機制,幫助用戶免受垃圾短信侵擾。同時行業協會應該加強行業自律,健全黑名單制度,對違法企業和個人進行聯合懲戒
1258條——這是北京市海澱區居民戴瑩手機裡未讀短信的數量,基本都是各類電商的營銷短信。26歲的戴瑩大學時開始接觸綫上購物,網購已經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也帶來了很多的煩惱。其中,電商的營銷短信、電話,特別是臨近“雙11”“6•18”等節點前的轟炸,更是讓她不堪其擾。
“你看看,幾乎全是購物平台的商家推廣信息。”11月1日,面對前來采訪的《法治日報》記者,她拿起手機打開短信界面說道,“手機都要炸了,真的煩死了”。
戴瑩的遭遇,很多網絡購物發燒友也正在經歷。多位受訪者說,這兩年來,越來越多的電商以發送短信的形式,告知店鋪的上新情況、優惠活動等信息,節點前的短信轟炸已經成為常態。 |